在历史上,中国与俄罗斯的前身苏联建立过同盟。中共1949年建国后,急需苏联的支持与帮助,苏联也希望中国成为自己在远东的盟邦。1950年2月,中苏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同盟正式建立。中苏同盟对中国稳定内战后的国内政治经济局势、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开展经济建设、奠定现代工业基础,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三次演习代号都有“联合”两个字。有分析认为,中俄正向着缔结军事同盟的方向发展。

中俄结成准军事同盟关系对双方维护自身安全利益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与上世纪50年代中苏同盟时期相比,今天的中国和俄罗斯已经扫除了建立新同盟关系的意识形态、边境纠纷等主要障碍。两国在综合国力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俄罗斯的经济总量虽然进不了世界前10名,但其仍拥有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实力。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的期限为30年。1979年4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由于苏联政府的践踏早已名存实亡,决定按照条约规定期满后不再延长。1980年4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终止,中苏同盟正式结束。

如果中俄结成新的同盟,对地区以及全球军事、政治格局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当然,中俄也必须考虑安全利益之外的各种因素,包括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等等,双方结盟并不是一个轻易就能做出的决定。

近几年来,中俄联合军演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也不断提高。今年以来,中俄两军已经进行过三次大型联合演习:一是“西部联合-2021”,在中国境内举行;一次是“上合组织”国家间的联合演习“和平使命-2021”,除中俄外还有该组织其他伙伴国参与,在俄罗斯境内举行;第三次就是本月中旬中俄两国在日本海举行的“海上联合-2021”军事演习。

中国国防部前天宣布,中俄两军组织实施的首次海上联合巡航结束。双方共派出10艘舰艇,搭载六架舰载直升机组成联合编队,在日本海、西太平洋、东海海域开展联合巡航,并组织联合航渡、联合机动、实际使用武器等科目演练。

19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后,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开始升温。2001年,中俄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两国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境线也全部确定,中俄关系不再有大的障碍。

近期以来,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持续紧张。北约本月宣布驱逐八名俄罗斯常驻北约代表,俄罗斯则暂停北约在莫斯科的军事联络处的活动。中国不仅在新疆、香港问题上承受西方指责,其长期固守的“一中原则”也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挑战,台海局势有可能出现重大变故甚至爆发军事冲突。从短中期看,中俄与西方的矛盾很难缓解,双方联合抗压的动力和动作也会继续增强。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规定的条约期限为20年,也就是今年到期,但中俄双方显然都将自动延续这一条约,两国将来甚至还有可能将条约升级。虽然中俄合作条约有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规定,两国官方也时常否认双方将建立军事同盟,但从中俄两军近期联合演练、联合巡航等动作上看,双方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准军事同盟的关系。按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的说法,中俄两国“不是盟友,胜似盟友”。

美国因素是促使中俄关系更加紧密的重要推手。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警惕和打压并未消退。随着中国崛起的势头越来越明显,近些年中美关系也趋向恶化。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后,中美关系一路下滑,遏止中国成为美国政界的共识。中俄都面临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巨大压力,中俄“抱团取暖”成为两国对抗外部压力的必然选择。

此前,中俄海军在日本海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中方派出包括055大型驱逐舰在内的新锐战舰参演。双方就舰队通讯演练、水雷区海域通行、海面浮雷处理、舰队联合防空、对海射击、舰队机动、对潜作战等科目,开展综合演练,并在演习中投入多款新式武器弹药进行实际操练。其中,演练对潜作战科目展示出中俄海军的高度互信,因为各国对潜艇活动的保密程度都很高。中俄海军从前几年演练潜艇救援到现在演练对潜作战,意味着中俄海军演练内容已达到军事盟友的级别。

但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内政外交、军事安全领域都出现重大分歧。中国拒绝被纳入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防卫体系,苏联撤走全部在华专家。1964年后,中苏两党关系完全破裂,两国边境局势也趋向紧张。1969年3月,中苏在两国边境东段珍宝岛地区发生武装冲突;8月,在边境西段发生严重流血事件。中苏两国成为敌对关系,同盟自然也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