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最早源于英国的真人角色扮演游戏,近年来随着推理类综艺节目热播而被更多人了解,冠病疫情让网络剧本杀游戏迎来用户暴涨。中国疫情受控后,不满足于线上体验的消费者涌向剧本杀实体店,助推这个新兴行业驶入快车道。

不过,一提到监管,业界就担心会把行业“管死”,说明此前监管中存在的“一刀切”现象并不少见。网游行业的朋友说,如果套用最新网游审核要求,我们玩的这个剧本很可能因为“宣扬日本文化”“部分场景过于血腥”和“传播封建迷信”等原因而过不了审。在影视剧、动画和网游中被“枪毙”的创意,是否在剧本杀行业也无法续存?

剧本杀不仅能够帮助年轻人迅速结识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子,也具有和其他行业结合的天然优势。上海已有剧本杀公司和游轮、酒店合作,打造场景化的沉浸式体验。将剧本杀与旅游体验结合,能帮助传统景点开发“深度沉浸游”这条新路,并带动餐饮、住宿等周边业态发展。

对于剧本杀这样一个新型市场,过度约束可能限制发展空间,导致行业踩下急刹车。但合理监管则能维护健康生态,让正规业者得以打造更多更好的内容,发挥更大潜力。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层层推理,真相终于水落石出。随着作案手法和其中内情一一揭晓,现场不时爆发出惊呼和赞叹,甚至哀叹起角色的命运。直到散场后,大家还意犹未尽地复盘刚才的剧情。

从金融科技到网络游戏再到剧本杀,这些朝阳行业在为经济创造全新可能的同时,也为监管带来挑战。如何在“放”与“管”之间精准拿捏,考验的是当局的智慧。希望剧本杀这个行业,不会被“一刀切”地赶尽杀绝。

中国国庆“黄金周”期间,中国消防救援局针对剧本杀和密室逃脱类场所的消防隐患出台指导文件,指业者为增强沉浸式体验,打造光线昏暗的狭小空间,大量使用电器设备和可燃装饰物,火灾风险高。当局要求从业单位自清自改,相关部门严查严管,查封存在重大隐患的地点。

尽管这份文件针对消防隐患,但有观点认为,官方将以此为由出手整顿剧本杀市场,为这个野蛮生长的行业套上紧箍咒。更有人悲观预测,剧本杀将步网络游戏的后尘,在强监管压力下进入行业寒冬。

“常世,是这片土地的名字,也是土地中心那片诡异湖泊的名字。这里的水土不仅滋养了一方百姓,也孕育出无数怪谈故事中的精怪们……”

不过,真正让剧本杀“出圈”的,还要数上月底的黑龙江疫情。根据官方公布的首名确诊病例行踪,这名外地游客在黑龙江首府哈尔滨期间,连续三天到剧本杀店游玩。“黑龙江感染者每次剧本杀超4小时”的消息很快冲上微博热搜。

这就是我前几天的第一次“剧本杀”体验。这类集角色扮演、推理游戏和沉浸式体验等元素于一身的娱乐活动,是中国年轻人的社交新宠,更成为许多人每周的休闲活动。

第二天,剧本杀就被官媒新华社点名批评,指一些商家在游戏内容、场景设置等环节宣扬暴力、灵异,以此为商业噱头吸引年轻人。与此同时,多家媒体转载《杭州日报》的报道,指21岁男生因沉迷“剧本杀”导致心理出问题,引发一波对剧本杀的舆论批判。

美团今年7月发布的《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则显示,剧本杀消费者规模超过940万人,其中逾七成是30岁以下年轻人。门店数量最多的城市依次是上海、武汉和北京。

在主持人娓娓道来的讲解和轻柔音乐烘托下,围桌而坐的七名玩家很快进入角色,根据手握的剧本情节,扮演起奇幻世界里的不同精怪,共同破解一桩突然发生的凶杀案。

事实上,规范剧本杀行业也是业内人士的期待。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良莠不齐、盗版猖獗的局面日益加剧。由剧本杀业者自行组建的行业协会已开始着手制定规范,希望能以此奠定行业标准,保护正规经营的商家。

有趣的是,就在我们绞尽脑汁还原凶案现场时,隔壁房间里有玩家正为一个涉及深度交流的“情感本”哭得梨花带雨,以至于他们的主持人前来敲门借纸巾。与此同时,另一个房间里隔墙传来撕心裂肺的叫喊——他们正在玩一个“恐怖本”。同一屋檐下,不同玩家的感受天差地别,不得不让人感叹剧本杀的神奇。

根据华创证券数据,截至去年底,全中国线下剧本杀门店数量已突破3万家,市场总规模高达117.4亿元(人民币,下同,约24.5亿新元)。艾媒网则预计行业市场规模明年突破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