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确保“爱国者治港” 新制度回复一国两制初心

但在选举改制后,商界席位由以往的25%减少至20%,影响力有所下降。长和主席李嘉诚、会德丰主席吴光正、新世界集团主席郑家纯等人今年皆没有参选,只有第二、三代参与,如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已自动当选雇主联合会界别,郑家纯的儿子郑志刚成为地产及建造界选委。

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专上学院讲师陈伟强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香港九七年回归后,商界在每届选委会选举均派员出选抢占席位,最终取得的席位足以左右特首选举结果。不过,中央政府这次大幅修改选委会的组成,大大降低了商界的影响力,日后再无法成为特首选举的“造王者”。

林郑月娥指出,经过一段长时间,有些反中乱港人士借香港的公开选举进入政治体制,令议会泛政治化,反对政府及中央立场,某程度上窒碍经济及民生发展。完善选举制度后,可确保“爱国者治港”,回复一国两制的初心。

有劳工界选委表示,关注住屋及资本垄断问题,希望选委可以着力推动香港发展,给予年轻人更多机会。有资格选出社会福利界选委的选民则指出,庆幸社福界仍有不同光谱的人士参选,期望当选人能努力争取机会表达业界声音。

香港选举委员会的界别分组选举投票昨天傍晚6时结束,点票工作截稿时仍未完成。选管会主席冯骅昨晚表示,共有4380名投票人投票,投票率近九成,其中法律界、建筑界及科技创新界投票率都达到100%。

但陈伟强也指出,虽然商界在选委会的影响力下降,但仍然通过不同界别施加影响,如新增的“基层社团”界别的候选人,就有不少人是来自商界,担任多家公司董事,或在上市公司中身居要职。

香港昨天举行修改选举制度后的首场选举——新一届选举委员会选举。分析指出,香港商界过往在选委会占据不少席位,足以左右特首人选。但在选举制度改革后,北京已成为特首选举的唯一“造王者”。

界别分组选举投票在昨天下午6时结束,在湾仔会展点票中心进行的点票工作从晚上9时开始,截至本报截稿时仍未完成。选管会主席冯骅在昨晚9时36分向媒体表示,共有4380名投票人投票,投票率近九成,其中法律界、建筑界及科技创新界投票率都达到100%。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陈弘毅表示,过往香港存在政治斗争,有人主张“揽炒”“拉布”等行为,影响有效施政,长远而言对香港民生相当不利。

在新的选举制度下,本届选委会成员由1200人增至1500人,并由四大界别增至五大界别。不过,在36个界别分组中,只有13个界别分组有竞争,涉及412名候选人。其中社福界竞争最激烈,由23人竞逐12个席位,平均1.9人争一席。

陈弘毅认为,选举制度改革后,选委会将比以前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他相信新制下能选出更合适的人才,改变香港的管治品质及政治生态,一改以往的“对抗式政治”,转变为“协商式政治”,让香港与大陆合作,达致双赢。

港府昨天在全港设立五个票站,供近4900名合资格选民投票。在昨早9时投票开始前,已有选民排队准备投票。在九龙公园体育馆票站,接近中午一度有百多人在票站内排队等候。警方全天严阵以待,出动5000警力在场巡逻和截查可疑人士。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早到湾仔会展票站视察后表示,这场选委会选举意义重大,是落实“爱国者治港”的首场选举,也为未来两场选举打好基础。

她说︰“很多以前都没机会透过选举委员会来参与选举的界别,都在这次有参与机会,包括一些基层组织、同乡社团、在内地港人和一些全国性组织中香港成员,所以是符合了均衡参与和广泛代表性。”

值得注意的是,选委会委员的其中一个职能是负责选出特首。以前商界在选委会具有颇大影响力,如上一届选委会,长和系、新世界、会德丰、新鸿基及恒基五大地产集团已稳占至少41席。

他指出,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下,本届选委会的当选选委大多数是建制派人士。随着该场选举结束,社会的下一个焦点将是12月举行的立法会选举,而下一任特首的人选有可能在年底才会有消息。

席次减少 商界影响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