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分析,中美元首在通话中只是列明原有的立场,没有重大的迹象表明双方将进行重要的具体合作。他因此认为,中美关系将原地踏步,还谈不上“破冰”。

习近平重申美对华政策使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

习近平也再次提出中美展开合作的前提。他说,“在尊重彼此核心关切、妥善管控分歧的基础上”,两国有关部门可以继续接触对话,推进在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经济复苏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

美国总统拜登是在昨天(9月10日)上午(美国时间前天晚上)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通话由拜登发起。白宫文告称,两国元首进行了广泛的战略讨论,包括双方利益和价值观一致与分歧的课题;中国外交部新闻稿也形容,双方进行了“坦诚、深入、广泛”的战略沟通和交流。

白宫文告说,中美双方同意在利益和价值观一致与分歧的课题上“坦诚和直接”地接触。拜登强调美国对印度太平洋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持续关注,双方也讨论了两国确保竞争不致演变为冲突的责任。

相较于拜登在上一轮通话中就北京“胁迫性和不公平”的经济行为等表达“根本关切”,白宫对这次通话情况的介绍温和了许多,也未点明香港、新疆等敏感课题。

美国总统拜登是在昨天上午(美国时间前天晚上)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通话由拜登发起。白宫文告称,两国元首进行了广泛的战略讨论,包括双方利益和价值观一致与分歧的课题;中国外交部新闻稿也形容,双方进行了“坦诚、深入、广泛”的战略沟通和交流。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至于通话会否降低中美擦枪走火的风险,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研究员唐安竹(Drew Thompson)认为,通话本身就是双方降低战略风险的方式之一。双方正在确保现有的接触渠道能正常运作,但由于通话没有什么实质成果,因此不一定能降低双方发生冲突的风险。

中国外交部新闻稿表明,中美同意继续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经常联系,并将责成双方工作层加紧工作、广泛对话,为中美关系向前发展创造条件。

在中美高层此前三次接触都未取得明显成果的背景下,受访学者都认为,此次通话同样未取得突破,中美关系料将继续原地踏步。

延伸阅读

中美高层过去七个月曾三次展开面对面接触,包括3月的阿拉斯加外交高层会谈,以及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和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分别在7月和上周到访天津进行会谈,但均未打破双边关系的僵局。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东亚国际关系助理教授柳庸煜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解读,此次通话的积极意义在于中美元首进行了接触,但双方已强烈地表明各自的立场,没有太多协商的空间。

彭博社引述美国政府消息人士报道,拜登和习近平通话历时90分钟。这是拜登上台以来的第二次中美元首通话,上一次通话是在今年2月。

中美元首时隔七个月再次通话,为两国日益加剧的博弈设下护栏。美国白宫在文告中强调两国避免竞争转为冲突的责任;中国外交部则公布,双方将责成工作层加紧工作、广泛对话,为中美关系向前发展创造条件。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频道引述美国官员称,拜登此次发起通话是为了“测试”两国最高级别的对话,会否比之前较低级别的接触更有效。

习近平则重申,是“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致使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不过,习近平也引述古诗对拜登强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称中美自1971年双边关系破冰以来,给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他说,国际社会当前面临许多共同难题,他呼吁拜登“拿出战略胆识和政治魄力”,推动中美关系尽快回到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