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营看来,解决日常的问题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松懈,通过改良稳定生产品质,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
以食品包装材料为例,根据规定有些材料不能直接装饰在食物上。前述高管说,有些网红店“耍个性子”,爆款出来看起来萌萌哒,潮品推手拍照发社交朋友圈;但传统品牌店就得规规矩矩,“你做出来的产品颜值就被直接扣分了,不吸引眼球。”
而在中国式打法的互联网世界里,虽然下沉市场面向消费者的线下竞争,看起来不如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和金融、科技沾边的行业搏杀来得惊心动魄,却承受着日常运营中供应链大数据分析的非一般考验。
每天都在精益求精路上
由于通知来得突然,同一批次的各种材料都要证明阴性,这么一来,不仅新品上架将延后,不少其他菜品的外包装材料还得省着点用。
又到常年零售消费品新品上架高峰季,中国的品牌营销圈潮人们一边感受着上新的刺激,一边经历着疫情带来的各种“过山车”。
当然,品牌方也不会固守城池什么都不做“自愿挨打”。研发新品需要周期,倘若要加速上新,小批量打造出来的样品和大批量生产,就会在制作工艺流程上,把单个样品打样的盲点放大。
2020年一晃到岁末,有些人觉得今年就这么过了,有些人不做加法做减法,厘清核心业务的主要赛道。剥离喧嚣后的沉静,或许能帮助我们看清立业之本。
每一款新菜品上桌,供应链事先得为每个环节精打细算。各地连锁店首先决定是否跟着一起上新,预估各类材料订量,同时把损耗率控制在2%至3%之间。
例如,蛋糕上的奶油后能否“亭亭玉立”,纹路是否清晰,各家门店推出的同款成品可能和研发最初的要求有差距,这时就得仰赖经验老道的师傅打造模具“塑形”,选用外包装包裹“保湿”,从产品自身和包装上改良,来保证最佳口感。
顺应潮店发展趋势,该供应商说,品牌方也在梳理一套评估系统。从顾客进店、看商品到最终在移动端下单购买,如何形成固定的品牌标志露出,又能在市场需求改变时,可以重新改造一部分空间,以最低的成本把敲墙补洞的大装修工程,变成可拆卸预装置的小空间。
此外,传统品牌还得经受住外行人跨界爆款造势潮,有奢侈品品牌跨界打造3D打印蛋糕;可当蛋糕被送上门时,却已成为坍塌的“馅饼”,令人啼笑皆非,但是热点蹭得恰到好处。
爆款在不断挑战消费者的口味,让品牌店觉得不跟就“被打入冷宫”。可是在创新求变和遵守行业规则之间,品牌方要坚持最简单的自问:我的“底线”在哪里。
一名在中国工作十多年的食品行业外籍运营高管说,包装材料的阴性证明可能只是略微拖延了新品上架,品牌店要在中国立足,得经受得住这个大市场中后浪推前浪的网红爆款冲击。
从积极的角度看,政策突然调整,倒是给团队及时的预警: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预留更长的新品上架备货周期,接受和病毒抗争的“无常”。
Y君团队为冬季设计研发的几款新菜品,原计划本月初上市,但因近期中国多地发生冠病确诊病例和包装运输有关联,有地方政府紧急要求经销商提供进口外包装材料核酸检测报告。
一名为全球品牌做体验店装置的供应商说,现有不少品牌方,一边布局快闪店位置,吸引年轻人,压低每平方米搭建成本控制预算,另一边调整固定商铺的空间,腾出可变动拆卸的余地。
确保每一款产品从生产制作、上架,到客户手上的流水线标准后,随着消费体验的试新周期缩短,商户也不得不更频繁地检讨固定租赁面积的销售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