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学时怎么防疫,现在就怎么防疫,一点都不敢放松”,这名校长指出,中国的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对于学校来说,也意味着师生的防疫意识和良好卫生习惯常态化,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将会一直进行。

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5月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就此指出,在线教育要从“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学校正常开学之后,在线教学依然可以和课堂教学并行。

广州小学生瑶瑶的书包里,除了书本,还有一个专门的“防疫物资袋”,里头装着备用口罩、免洗手消毒凝胶及清洁湿巾等,这些都是学校要求携带的防疫物品,方便学生随时取用。

春季学期校园零感染

各校绷紧神经 严防秋冬第二波

另一方面,中国院校在疫情期间积极投入线上教学,其间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一特殊教学方式未来会否持续,形成常态化模式,为外界关注。

广东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受访时指出,在学生返校后,他们便停止了线上教学。他认为,中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启发与互动,自律能力也较弱,而线上教学在这方面存在弊端,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但在疫情期间被广泛使用的网络辅助教学工具,相信也不会因此而报废。

广东一所中学校长告诉本报,包括学校在内的各单位防疫工作都是责任到人,如果出现问题,相关负责人随时会被追责。

今年3月起,中国各省根据当地冠病疫情控制情形,在严格实施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逐步恢复了课堂教学,近半年过去,各地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已有时日,中国教育部8月末宣称,全国2.8亿学生中,共有2.02亿人回到了校园,在春季学期实现了校园零感染。

9月秋季学期开学前,中国教育部也要求各地提早制定开学返校工作方案,因地制宜,加大老生返校与新生报到的间隔,此外,学校必须制定校园突发疫情处置预案,开展应急处置模拟演练。

也是在这个黄金周,在广州就读小学二年级的瑶瑶,将与父母在周边短途旅行三天,其余的时间,她会继续自己的舞蹈、钢琴等课外兴趣课程,以及少儿编程、英语的网络学习。

趁着“十一”黄金周长假,刚拿到珠海一所院校录取通知书的大一新生小齐,准备到广州图书馆借阅一些专业书籍,让自己对即将就读的专业有初步了解。因为冠病疫情,他所在的院校实行不同专业新生分期分批入校报到的举措。本月中旬,他们会先开始网络授课,下月才正式返校报到。

但对中小学而言,这可能还是一个未知数。

年初暴发的冠病疫情,让小齐、瑶瑶这样的学生群体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学年:假期延长、网络授课、停课不停学……疫情改变了生活方式与习惯,也倒逼教育革新,从网络课堂,到线上线下融合式教育,中国学校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尽管冠病疫情的防控压力仍然存在,但孩子们的学习已经走上正轨。

广东4月下旬开始安排学生分批错峰返校,校外辅导、培训机构也随后陆续重启。经营舞蹈、语言等项目培训的广州启梦国际艺术教育中心周老师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在通过相关部门的防控防疫检查后,中心6月正式开门运营,各类课程重新开课,恢复了正常运作。

他指出,尽管学校复课数个月来,中国国内疫情有所缓和,但各校都不敢有丝毫松懈,而且,目前已有专家提出“出现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大家都在小心提防秋冬可能到来的“第二波”。

从网络课堂到线上线下融合式教育,中国学校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尽管冠病疫情的防控压力仍存在,但孩子们的学习已走上正轨。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生产生活秩序、学习工作基本恢复正常,处于教育焦虑中的中国式父母也重回疫情前的状态,马不停蹄地给孩子安排各种学习与活动,“不是在上培训班,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

确保防控防疫措施到位,当然是各类教学活动的前提。学生返校前,要申报健康信息,进出校园必须佩戴口罩,不少学校还在校门口设置了洗手区,踏进校园之前必须彻底清洁双手,同时在入口设置测温仪器,迅速检测出体温异常的同学。

在小齐收到的新生入学通知里,特别提醒的一点是,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新生务必按照规定的具体日期报到,不得提前或延后到校。

该语文教师说:“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这些网络手段或许可以有更多发挥空间,比如云平台上有一些共享的优质学习资源,学生在家可以自主选择观看,对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孩子们很快都回来上课了。”周老师说,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活动停摆数个月后,大家都希望能够尽快将之前落下的课程补回来,尽管采取自愿返校、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但家长们普遍都愿意第一时间将孩子们送回学校与机构上课。

“上半年已经耽误不少课程了,下半年要更努力一点才行。”瑶瑶的妈妈并不打算让孩子玩尽八天超长假期。

中国一些高校正在继续这一模式。《羊城晚报》报道称,秋季学期开课后,广东多数高校都采取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