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民间反弹,中国官媒近日接连发表评论解释整治短视频行业的必要。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昨天的一篇报道指出,一些短视频平台传播“全网最小妈妈”等内容,是在挑战公众的道德底线。

他表示,自己平日会在“抖音”上载自己逛街、唱歌等趣味小视频,为的是“打发时间,让自己精神愉悦”,但其余低俗和商业化内容确实有整治必要,“毕竟平台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浏览,不良内容可能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人民日报社旗下《环球时报》前天的评论则坦言,低俗并不可能从生活中抹去,也是很多人离不开的寄托。关键在于,“肆无忌惮宣扬低俗,通过这样做敛财,这在(中国)社会肯定走不通”,这是关停“内涵段子”发出的信号。

美国《纽约时报》引述国际特赦组织顾问罗助华(Joshua Rosenzweig)说,当局对短视频平台的审查,如同“对幽默和乐趣宣战”,只有“中国梦”“一带一路”等符合官方主旋律的信息才可被允许。

传“段友”去广电总局鸣笛抗议

中国多个人气火爆的手机短视频平台相继被责令下架或整改。上周二,中国国家广电总局以内容“导向不正、格调低俗”为由,下令“内涵段子”平台永久关停;随后“抖音”“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也相继宣布暂停评论、直播、弹幕等功能。

(记者是《联合早报》重庆特派员)

过去一周,中国多个人气火爆的手机短视频平台相继被责令下架或整改。上周二(10日),中国国家广电总局以内容“导向不正、格调低俗”为由,下令“今日头条”旗下“内涵段子”平台永久关停;接着几天,“抖音”“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也相继宣布暂停评论、直播、弹幕等功能。

不过李帅认为,“内涵段子”完全下架的做法有些偏激,毕竟广大网民仍有娱乐需求,更理想的做法是与运营商协商,斟酌去除和保留的内容,而非一刀切。

中国官方持续加大对新媒体的管控力度,多个主打娱乐搞怪的“短视频”平台近日被令下架或宣布整改,预示近年来受民间热捧的短视频行业或步入寒冬。尽管官方强调整治是为杜绝低俗违法内容,但舆论也传出不少反弹声音,认为官方“如同对幽默和乐趣宣战”。

不过,随着短视频内容增多、影响力扩大,官方也更重视对它们的监管。这一轮整顿中,包含短视频、图片和段子的搞笑娱乐平台社区“内涵段子”被永久撤下,是迄今针对短视频平台最严厉的整顿举措,引发民间反弹。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在强大政治压力下,短视频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期,这些平台接下来必将面临转型考验,包括如何制定具正能量又符合年轻用户的内容、加强审核力度、平衡用户与监管需求等。

有舆论进一步分析,“内涵段子”被关闭除了因内容被指低俗,也与其衍生强大的线下组织性,并具有一定动员能力有关。

不过,也有用户认同当下短视频平台内容已偏离正轨。平日有浏览“抖音”和“内涵段子”习惯的甘肃大学生李帅(23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一开始上“内涵段子”是因为有不少趣味视频,但后来发现内容越来越“不文明”,打开来“都是金钱、豪华车、美女”,也不乏侮辱性语言和裸露画面。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段友”则纷纷留言“悼念”。有人在微信贴子写道:“无数段友无家可归,内涵段子是我们生活一部分,每天吃饭时想让自己开心一下,就拿出手机进入内涵段子。”

网上过去几天流传几段视频,据称是一些“段友”在禁令下达当晚前往北京广电总局门口鸣笛抗议的画面。不过,视频的真实性尚无法确认。

这类短视频平台近年来在中国爆发性增长,以数秒到数分钟长的娱乐休闲视频为卖点,由于参与门槛低、传播速度快,因此吸引大批用户自制并分享短片。中国互联网市场顾问公司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57.3亿元人民币(约12亿新元)。

报道称,这些低俗视频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为一些平台瞄准“流量就是收益”的盈利模式,默许这类内容扩散,但“商业创新不能无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