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推出《工艺再设计》广邀创意人士前来偷师,透过交流认识这项传统手艺,并利用自身的创意经验将其运用或转变出新花样,让传统与创意能发挥更大合作空间。
但他发现,城市发展已将这个行业在新加坡的足迹抹去,如果要学习,就必须北上到柔佛、马六甲和槟城等地方拜访师傅,希望他们能传授一二。
黄沛发制作灯笼后发现,传统的材料有竹子和木头—— 适用的竹子在本地非常难找,不适用的在制作后容易断开,导致制作过程不顺利;灯笼上下底盖和底座都是切割特别的木头,但少量制作又导致无法让大型车间帮忙制作,于是他专研3D技术,使用新科技维系旧传统。
他对一对高挂的筒形灯笼开始产生好奇—— 灯笼有几种?有什么不同?原理是什么?本地还有灯笼匠人吗?带着满腹的疑问,他上网开始搜寻,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逢年过节在庙宇的灯笼、旧时某些人家门外挂着有自己姓氏的灯笼,还有娘惹家庭的美丽彩绘灯笼—— 这些灯笼有什么不同,本地是否还有人制作?
而就在几次拜师后,黄沛发正式踏上这条创作之路。
你未必知道传统灯笼有哪几种,甚至来自哪个地区,但是你一定有看过其中一款。
大胆创新 连大伯公都走3D路线
“我上网就发现原来土生华人家庭喜欢彩绘灯笼,它色泽光鲜并具有故事性,是个会“说话”历史见证,于是我决定开始学怎么制作灯笼。” 黄沛发表示。
福建灯笼匠人黄沛发对于这次的合作有什么想法?马上来看看!
黄沛发现已退休,但对福建灯笼的热爱却越燃越旺,至今的订单应接不暇,但却期待继续克服挑战并进步自己。(摄影/叶振忠)
自学成才 踏破铁鞋寻找有“灯”人
黄沛发对中华文化和古玩有着浓厚兴趣—— 幸好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这样,而是有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欣赏。而就在一次次拜访不同庙宇的过程中,高高挂着的灯笼引起了他的兴趣。
黄沛发自学成才,利用以前学习的工业绘画技巧和对美术作品的喜爱,为福建灯笼作画上色。(摄影/叶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