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的一点互动,学生都会嗨爆半天。

因三年疫情,没再到尼泊尔,借此遥祝这些孩童健康成长。

用铅笔掏耳朵是他们稀松平常的事。
鼻涕虫,很认真地听课。
纳加阔特山区一角,学生都是走路上学去。
山区孩童都对义工团的教导感到好奇。
别担心,姐姐回去再帮你缝补。

尼泊尔给新加坡人的印象,往往只停留在辜加兵团和珠穆朗玛峰,经济上也大多依赖旅游和登山队。去尼泊尔的那些年,都是在帮助山区的学校建设,给学校添补文具和教材,顺便教导儿童基本英文。

那里的村落是妇女在劳作,男人则跑去都市打临工,以致儿童都很自立,天生天养。从他们眼中看不到他们会为利益而有所动心,都处之坦然,乐天知命故不忧。一代复一代的循环,想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确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教育是不能停滞和放弃的,希望“歹竹出好笋”可以实现。

爱哭的小女孩,听说已不住在这个山区,你还好吗?
窗内窗外,都一样朴实无华。
肚子好饿,吃五个手指才会饱。

尼泊尔山区的教育水平都非常低,山区每三个孩童只有一人上学,且都是未完成基本小学就辍学了。

新加坡孩童若这么玩耍,不知要吓死多少父母。

上网整理照片时,又见到了疫情前在尼泊尔一个叫纳加阔特(Nagarkot)山区,连续六年当义工所拍的大量照片,很早就想与读者分享,更期待疫情后再次踏上这片思思念念的土地,和故人再见。

游戏活动原始环保,省电又省钱。
握个手都能让他们喜滋滋一整天。
山区的孩童,快乐欢笑从不掩饰。
别害怕,哥会照顾你。

山区的学校没电没自来水,儿童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面对的是营养不良、童工童婚,种姓制度更造成他们长期处于被边缘化的情况;更糟的是,当地一些男人有酗饮劣酒的恶性,进一步造成经济困难,抛妻弃子事件常常发生。

姐代母职,这不是电影画面。
孩童都很配合义工的指示。
山区孩童搞卫生,也乐此不疲。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两个小娃娃,正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