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照片断续拍了近六年,跨越疫情前后三载。我喜欢这种风情万种又和风月不沾边的芽笼。
走着走着,不远处传来悠悠扬扬的梵音佛乐,趋前一看,佛乐传自一所门扇虚掩的庙宇。芽笼有很多宗教场所,包括佛教、道教、回教、印度教庙宇和基督教堂等,多元宗教和文化在此和睦共处,这也使得芽笼一带的建筑包容了不同特色与风格。
直到临近午时,走累了也饿了,寻着厨房飘出的清香拐进路边食肆,挑个靠街口的位子坐下,一边观赏街景一边品尝美食。芽笼是地道的美食天堂。
好多年前曾特地到芽笼探访一位东北籍前同事,他在芽笼开了一家饺子馆,一时生意红火。那是我第一次踏足芽笼。
后来好多次在芽笼穿街走巷行摄,我都选择在岛国刚刚苏醒的早晨,避开芽笼迷人却暧昧意味浓厚的夜晚时段。此时的芽笼,霓虹广告不闪烁,没有寻芳客和站街女,清晨的凉风拂走了风月场所的踪迹(疫情期间更是如此),芽笼大街车水马龙,拐进巷弄则一片宁静。
芽笼其实离市区很近,一过加冷河就到了。芽笼路大路两边分叉出40余条小巷弄,倘若用无人机从半空拍照,形状就像一条蜈蚣。蜈蚣的“足”皆以数字命名,单号在北,双号在南。一些双号巷弄里有合法的妓院,芽笼之所以闻名,多少和这里的红灯区有关。
这里还有不同族群的社团会馆、工业楼房、客工宿舍、廉价酒店、现代公寓,乃至少数保留下来的沙厘屋(锌板房),它们和道路两边整排的传统店屋混搭在一块,既兀突又和谐。新楼色彩鲜艳的墙面和南洋百年老屋的砖瓦雕饰,一同沐浴在初升阳光里,熠熠发光。
(作者是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