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不爱戴首饰的潮间带导游,在病毒阻断措施实施期间爱上饰品制作。热衷环保的她灵机一动,重新使用海边捡到的鱼线。在她的巧手巧思下,可能危害海洋生物的鱼线重获新生,承载美丽也宣导环保。

是什么让热爱户外活动和大自然的她甘心坐在书桌前,小心翼翼制作饰品?

冠病疫情暴发后,潮间带导游奕灵暂时无法带团,却发掘了自己制作饰品的才华。热爱海洋的她,选择弃用的鱼线、二手珠子,赋予垃圾新生。

奕灵说:“我的创作灵感就是海洋,因为我一直都对海洋生物学感兴趣,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从事海洋保护工作。”

海洋是灵感泉源

“当时处于高警戒阶段,我无法像往常一样做潮间带导览。有一天在做饰品时,我忽然想到用来制作首饰的鱼线,其实就是我在海边捡垃圾时常捡到的鱼线。明明是一样的东西,为何不用捡来的鱼线制作首饰来卖?这样就不必把鱼线当垃圾丢弃。”

鱼线处理工序繁琐

想看奕灵在潮间带发现的海洋生物,可关注她的导览活动专页:instagram.com/limpehloanshark

奕灵强调:“东西不一定要全新的才好看。我很高兴自己能够把原本会被丢弃的‘垃圾’变成每天都能穿戴的美丽。”

奕灵过去一年来亲手为自己做了40多条项链,又在今年6月末创办了环保饰品品牌Beachcombers(沙滩搜寻者),创业不到两个月就卖了50多件手作饰品。

奕灵说,越多人钓鱼的地方越容易找到鱼线,例如樟宜海边,鱼线堆中有时还困着小动物,她遇到都会尽量解救。“我捡到的鱼线有时很长,只要一条就可以做五六条项链。”

“我竟然会做饰品,朋友都说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因为我不是那种很‘少女’(girly)的女生。”

22岁的奕灵(Inez Alsagoff)说,“奕灵”是母亲的朋友为她取的华文名。

想捡起海边看到的鱼线?奕灵提醒:鱼线往往缠绕在一起,而且可能系有鱼钩或假饵,因此一定要非常小心,理想做法是戴上手套保护双手再拿鱼线。此外,鱼线捡起后应该放进盒子,而不是塑料袋,因为塑料袋可能被鱼钩钩破。

接触鱼线须小心

第一个系列是Echino,名字来源即echinodermata(棘皮动物,例如海星、海胆、海参和海钱),第二个系列取名Mangrove(红树林)。饰品多为限量设计,因为手上的二手珠子用完了就难以找到一模一样的款式。奕灵说她明白学生零用钱不多,所以把饰品价格维持在一般人负担得起的水平:项链$15起跳,手链$10,戒指$2(一套三个$5.50)。

被遗弃在海岸的鱼线要重获新生,功夫不少。首先拆除可能割伤皮肤的鱼钩或假饵,接着解开常常与鱼线纠缠不清的海藻,少点耐心或细心都办不到。然后,把鱼线冲洗干净并消毒,最后用熨斗把鱼线烫平熨直。

熟悉奕灵的亲友都知道她的初恋是鲨鱼和海洋生物,今年毕业自国大环境学系的她是自由身的潮间带导游,过去曾在国家公园局及非盈利组织比米尼鲨鱼实验室(Bimini Shark Lab)实习,常以阳光和大海为伴。

为贯彻环保理念,奕灵以朋友不要的旧《国家地理》杂志页面做饰品的邮寄包装,而且坚持不买新珠子。她网购二手饰品,逐个除下珠子,再用酒精清洗,消毒,分门别类收好。“坦白说,直接买新珠子更便宜也更省事,但我认为二手饰品的珠子非常漂亮,所以更想重新使用,就像我重新使用旧鱼线。”

有意捐赠捡到的鱼线,可通过Beachcombers的Instagram(instagram.com/beachcombers.co)传私信给奕灵;捐赠者可以在购买饰品时享有小折扣。

Beachcombers从今年6月末创办至今,已推出两个饰品系列,从系列与单品名称可看得出奕灵始终心系海洋与大自然。

去年的病毒阻断措施实施期间,她在朋友的建议下自学DIY串珠饰品,原本只是消磨时间,却没想到越做越觉得有趣,得心应手,欲罢不能。毕业后求职之际,她决定发售自己制作的饰品。

对她来说,Beachcombers不只是一个饰品品牌,她希望举办清洁海滩行动,邀请顾客和她一起去海边捡垃圾。“这样大家就能亲眼看到自己戴的鱼线是从哪里找到,也能明白海边的垃圾绝对不只是鱼线而已。”

奕灵说:“一整堆的鱼线一般已经因为长时间缠在一起而卷曲,所以一定要烫平才能使用,而且可能要烫好几次才行。我一般得花一个多小时处理鱼线,然后才能开始串珠,串珠过程则要15至3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