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士曾在美国和全球其他17个国家及地区参与调查6000多起重大刑案,最著名的包括肯尼迪总统被杀案,尼克松“水门案”,美国足球明星辛普森杀妻案,克林顿桃色案,九一一恐怖袭击案和南斯拉夫种族屠杀案,还应台湾方面邀请参与调查陈水扁319枪击事件。

2010年,有人把我推荐给李昌钰博士,打算为他撰写一部完整的传记。我为此从台湾买了一大堆有关这位神探的中英文著作,对他的人生经历有了初步了解。

李昌钰博士2023年被指控在1985年一起谋杀案中对“伪造证据”负有责任,导致美国康涅狄格州两名没有犯下谋杀罪的男子入狱数十年。看完新闻我未免为他担心起来。这位刑事鉴识大师有着一大串头衔:当代福尔摩斯、震撼美国的华人神探、物证鉴识大师、罪犯克星等。

在此期间,听说李昌钰有意帮助中国建立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刑事鉴识科学院系。当时友人朱清时教授正在深圳筹建南方科技大学,恩师南怀瑾先生嘱我帮他的忙。我就起心动念想邀请李博士把这个院系建在南科大。朱校长听了我的建议十分兴奋,希望我务必去说动李昌钰。一开始的游说并不顺利,因为北京的公安大学和政法大学都在努力争取李博士的垂青。

李博士因此被授予800多项荣誉,其中包括美国鉴识科学学会颁发的最高荣誉奖——刑事领域杰出服务奖,以及美国法庭科学学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及国际鉴识学会终身荣誉奖。

李昌钰侦办过的许多刑案都成为国际法庭科学界与警界的教学范例。他经常到世界各地讲学及培训刑事侦察人员,将自己侦查犯罪过程中所谓的“现场、人证、物证以及运气”四个方面列为侦破的要项,称为“桌脚理论”。李博士撰写出版了约200篇学术论文和30多部著作,其中有些被各国作为鉴识科学的教科书。他的英文小说《重新调查历史奇案》在侦探小说类畅销书排名第一。此外,他还担任10份刑事专业期刊的编辑。

李昌钰(1938-)

几个月后,李博士应邀到深圳,在我的陪同下和朱清时见面。在宴席上,他的谈兴很浓,说是虽然定居美国多年,但仍保持着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喜欢喝乌龙茶,最爱吃大米饭红烧肉。他还拿出美国警方特制的李昌钰退休纪念章一一分发给大家,开玩笑说只要佩戴这枚徽章在美国旅行,素不相识的警察见了都会乐意帮忙。

首位华人出任美警界最高职位

1964年,他赴美国留学,1970年代在纽约大学获得分子化学博士学位,此后长期在美国从事刑事鉴识的教学和办案工作,曾担任康州警政厅厅长,成为全美第一位出任警界最高职位的华人。退休后,他重返办案与教学岗位,受聘在美国11所医学院与法学院授课,担任纽黑文大学法医学教授,并在那里设立了李昌钰法医学研究所,成为全美唯一获得刑事鉴定学会认证,具有国际水准的刑事鉴定机构,可承办世界各国重案。

有人告诉我,李昌钰成为神探,两个女人功不可没:一位是母亲,一位是太太。因此,李太太宋妙娟女士的意见将会举足轻重。李太太是马来西亚华侨,喜欢吃广东菜,不习惯北方生活。于是我决定走夫人路线,探得李太太计划到上海旅游,就在上海一家最有特色的粤菜馆请她吃饭聊天。彼此相谈甚欢,她就成为我游说李博士落脚深圳的同盟军。

2017年,宋妙娟女士去世。第二年,81岁的李昌钰迎娶比他小18岁的扬州女富商蒋霞萍。尽管我和李博士已经多年没有联系,但还是默默地为他祝福,希望他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我们相约在上海见面的那天晚上,他去参加市政府举办的欢迎晚宴,我在外滩附近的一家酒店等候。晚宴很晚才结束,李博士回到酒店和我见面,忙不迭地表示歉意。原先想象中的这位神探应该是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目光深邃的形象。可是,在我眼前的李昌钰却是谦和、儒雅、幽默,最明显不过的特征是一对细细小小的眯缝眼。他曾经幽默地说:“我这双中国式小眼睛,够美国人羡慕的。美国一位侦探曾经向我讨教,怎么能够发现案发现场的有效物证?我就调侃说,我眼睛小,更容易专心,不像你们眼大无光。”

李昌钰1938年生于江苏如皋一个富裕的盐商家庭。1949年前后,随母亲家人一同迁往台湾,父亲随后搭乘太平轮往台湾时不幸沉船遇难,家道因此中落。李昌钰不得不选择投考公费的警官学校,毕业后到台北市警察局工作,同年晋升为警长,成为台湾史上最年轻的警长。

李昌钰博士曾说:“在我一生中,除了母亲,妻子(宋妙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互联网)

美国华裔刑事鉴识学专家、侦探,现任美国康涅狄格州科学咨询中心荣誉主任。与美国政治高层关系良好,与前总统克林顿私交甚密,曾参与调查莱温斯基事件。数度到台湾协助几件重大刑案的鉴识,包括桃园县长刘邦友血案,女权运动者彭婉如命案,女星白冰冰女儿白晓燕命案等。

朱校长向他描绘了南科大的发展远景,李博士当即表示愿意把深圳作为首选。可惜后来此事在南科大石沉大海,再也无人提及。李昌钰还追问过我几次,我只好装聋作哑。假如李昌钰的刑事鉴识学院真能建在深圳,那无疑会为南科大增色不少,可惜留给我的惟有遗憾!

在他的房间里坐定下来,因为事先中间人已经详细介绍了我的情况,也给他看过我的旧作,我们就单刀直入地商谈合作撰写自传的事情。在我陈述写作构想的时候,谦和的李博士顿时变得严肃起来,像是在聆听案情分析那样认真。此时夜已深,人已倦,我只好用最简洁的语言陈述意见。李博士听完后当即表示愿意合作,要求我回去起草一份书面简报,我就告辞了。此后,我们用电邮往还联络。遗憾的是在起草版权合同时,由于双方律师意见相距太远,最后我不得不放弃这一写作计划。

为南科大牵线不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