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垂虹桥的传说

还有一个人是叶小鸾,不到17岁就去世了的明代才女,荆歌兄说,叶小鸾应该是林黛玉的原型。回来查阅一番,发现此说好像很有道理,而且据考证,叶小鸾就是死于肺病。林妹妹的聪慧、才华和早夭都与叶小鸾这个真实人物相当贴近。在翻看叶小鸾的资料时,发现她有《舟行》一诗描摹垂虹桥美景,其中有“舸摇秋水碧如天,两岸蘋花落日边。只有枫江秋色好,卖鱼沽酒尽渔船。”这样的佳句,吟来恰与我们这次的吴江秋行应和上了。

只要有机会去苏州,我是一定要去的,而到苏州,肯定要去吴江,去会会老友。迄今,我到过吴江已经五次了。

垂虹桥应该可以说古往今来文人投射情感最为集中和浓烈的一座桥,没有之一。据整理,有400多首歌咏垂虹桥的诗词,作者里面有苏轼、王安石、米芾、吴文英、唐寅、文征明、苏曼殊等大量的文人骚客,难以枚举。

1967年,垂虹桥颓然坍塌,剩少量桥面露于水面。之后,保留了这截古老的桥面,成了断桥,被改建为垂虹桥遗址公园。

曾经的垂虹桥,只能看资料了,好像甚为壮观: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8年),200多年后(公元1275年),毁于兵乱,同年重建。30年后,已到元代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开始扩建,从85孔增建为99孔桥。这次增建工程是一个豆腐渣工程,很快桥就塌了。此前垂虹桥都是木桥,元代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改建为72孔联拱石桥,全用白石垒砌,长500多米,桥心建有垂虹亭,桥的两端还各有一亭,想来相当美貌。

一趟吴江行,居然不经意间聚拢了这么些跟垂虹桥相关的人和事。气息这东西就是这么微妙。

我回家查了一些关于垂虹桥的传说,有一段故事让人有点哭笑不得。这个故事发迹于清代大词人朱彝尊的一首叙事词,讲的是吴江男子叶元礼,某日过垂虹桥,有女子见而慕之,日思夜想,竟至病死。气方绝,适元礼过其门,女之母以女临终之言告叶,叶入哭,女目始瞑。朱彝尊的这首词写得相当精妙,好多名句传颂一时,叶元礼因此也名声大噪,每每经过市肆,群众围观场面相当火爆,人人欲一探这个让人真的想死了的美男子究竟长什么样。于是,叶元礼真的美得惊动了中央,被召入了官府做事,得了一桩美差。

我们那次每每经过垂虹桥,荆歌兄就吟一句姜白石的“小红低唱我吹箫”,我的同行闺蜜小红便哈哈一笑。也是有趣的插曲。看了好多垂虹桥的说法,还是姜白石这个故事好,风雅且欢喜。大雪过垂虹,光是看看这几个汉字组成的意韵,就相当美妙了。

那次吴江之行,荆歌兄和我聊天,特别聊到了两个人。恰好这两个人都与垂虹桥有瓜葛,后者是我回家后查阅资料发现的。

歌咏垂虹桥的诗词

一个是我非常喜欢的词人姜夔。正是在说垂虹桥时说到他。

吴江名胜太多,说不过来。垂虹桥是名胜之一,而且是太有名的名胜。

姜夔有一诗名为《过垂虹》:“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姜白石30多岁时寓居湖州,与范成大气息投合交往甚密,经常往来于湖州和杭州之间,总要经过垂虹桥。这首诗作于某次姜白石造访范成大的归途之中。范成大有一玲珑侍妾名为小红,姜白石在做客期间甚为喜欢,范成大便慷慨将小红赠与姜白石。返程途中,大雪中过垂虹,美人在侧,暖玉温香,姜白石心生无限欢喜,遂作诗抒情。

把这个故事说给海山先生,他不动声色地补充说,叶小鸾是这个叶元礼的长辈。我真的有点惊讶了,绕来绕去,现实的际遇和纸上的阅读,居然全部都有勾连。

(本文小标为编者所加)

我后来才知道,汤海山先生就住在垂虹桥头。他说,他可以说是垂虹桥的守望人,每天都在这里漫步,哪儿都不去。对于叶小鸾,海山先生情有独钟,在他的怀思里,她一直是一个让人伤感的少女。

好几次到吴江都是夏天,2016年那次是秋天。那一趟,时间充裕,天气清透,前后五六天,我和几个闺蜜每天跟着住在吴江的作家荆歌先生和他的好友,另一位苏州才子汤海山先生四处逛耍,好几次经过垂虹桥。我们就住在垂虹桥附近,与之距离大概有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