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学名篇里,关于橘子的文字大多喜欢预设某个场景,蓦地一抹亮橙色跃然纸上,使得人的心情顿转明快。
好像是,中外古今的很多文学名篇里,但凡书写关于橘子的文字,大多喜欢预先设定某个场景做基调铺垫,而后读者自然而然被淡淡的哀愁所浸染、笼罩,是一幅动态的水墨写意画。那灰暗的画面中,蓦然间倏地一抹亮橙色跃然纸上,但仅仅就是这一抹亮色,却已然使得人的心情,立时由阴郁转为明快。小时课堂上背课文,朱自清先生《背影》里描写父亲买橘子来送他出远门——“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令当时才刚金钗之年的我,读来心里亦不禁蓦然难过,觉得那一团温暖的橙红色的橘子,就是父亲背影本该有的色彩。
此文写景极少,却有意写到双橘,想来是作者有意而为之。殊不料现如今被删,偏偏抹去阴雨中乍现红橘的温暖景致,实在是辜负了作者一番苦心。不识橘树之妙,终究是一种缺憾。
前些时,朋友送一盆观赏橘,金橘因为“橘”与“吉”字的声音相仿,寓意美好。昨夜一场大雨,我绝早起来去看时发现,小橘树安然无恙,阳台上那几株竹子露出新芽。两芽同时破土而出,这丛竹子还是两年前搬家时从旧家的花盆里挖出,去花鸟市场专门买来的素烧盆,小心移栽进去。上海的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细竹一年一年拔高,竹叶日渐繁茂,每当暮色渐沉之时,我最喜欢站在阳台与其对望。雨后的城市轻雾暗笼,月影婆娑,虽说只是暂别于都市喧嚣,片刻的萧然尘外,亦不失为一件幸事。
竹叶静寂,金橘点缀一星半点橙黄,窗子推开,鼻息间一丝隐隐的桂花香,好似一幅淡彩水粉画。楼上人家的防雨篷上突然落下几滴雨,给风吹落在竹叶上,叶子纷然晃动,好像水粉画中的小动物骤然间受到惊吓,那植物也跟着有了生命似的。
烟雨蒙蒙,我疾步往家赶,途经水果铺,进去买了一兜橘子。抱着这兜橘子埋头只是快走,且走且思忖,又想起宋濂的《杜环小传》,好像也写到橘子。进家来立刻上网,希望能搜寻到这篇白话文,然而却遗憾地发现,原文已遭删改,且被删掉的部分恰好是关于橘子的。
雨说来就来。浓雾氤氲的刹那,胸廓次然,古人所说“竹子宜烟宜雨又宜风”,绝非虚言。
(作者是中国作家)
看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橘子》,殊途同归。小女孩从火车上丢下几颗橘子给站在平交道送行的弟弟们——“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橘子那鲜艳的颜色……”黯然阴冷的色彩即刻被眼前这一星亮橘色点燃,顿时升起的温暖的橘色,纵然是片纸只字,难掩意境深远。
《杜环小传》描写一位已过耳顺之年的妇人丈夫去世,生活陷入窘困,独自一人从江西九江搭船到安徽安庆,再步行至南京,寻踪觅迹故夫的旧日同僚求助,最后找到老友的儿子杜环,将她当母亲侍奉,乃得善终。文中当旁人对那老妇指点迷津之时,特别说到杜环家门前有两株橘子树。而许多年前当我第一次读到此文,满心忖度那伶仃孤老是怎样不辞劳苦顶风冒雨,抬头远眺,望见门前的那两棵橘树,她的心里该是多么温暖。
初中时背诵冰心先生的名作《小橘灯》,恍然明白橘子不单单是吃的,还可以用来照明,于是依葫芦画瓢,根据自己的理解,也扯来针线想做一盏小橘灯,无奈反复试验多次,均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