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沁透露,自己在说明来意后,约有一半家属同意捐献逝者眼角膜。

不过,工作人员在病患去世后12个小时内,仍有机会摘取眼角膜。眼角膜取出后将被放置在一个约4摄氏度的冷库中。为确保手术质量,冷库中的眼角膜一般会在一周内移植。

杨漾 报道

他说:“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每年做50起移植手术,如今每年进行的手术约有450起,手术量可说是直线上升。我想这主要是和公众意识提高有很大关系,更重要的是,本地主要的宗教团体领袖也非常支持眼角膜捐献。”

本地眼角膜捐赠者年龄介于两岁至80岁,受惠者年龄最小仅两个月,最大94岁。去年进行的眼角膜移植手术共有432起。

陈长慧也透露,未来将探讨与临终关怀病院合作的可能。

眼库医疗总监陈长慧教授受访时指出,国人对眼角膜捐献的态度已有明显转变,但对眼角膜移植手术的需求也同样在增长。

陈长慧解释说,眼库主要依赖分别在新加坡中央医院、陈笃生医院、国大医院和樟宜综合医院开展的眼角膜捐赠计划获得,通过专业辅导员了解死者家属是否有捐献意愿。

“家属看到我出现时虽然悲痛,但大多数人都会很有礼貌地回应,不少人在冷静下来后便觉得这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做法。当然如果他们不愿意,我们也绝不会勉强。”

本地去年的眼角膜捐赠数量共达222个,创下纪录。眼库医疗总监陈长慧教授受访时指出,国人对眼角膜捐献的态度已有明显转变,但对眼角膜移植手术的需求也同样在增长。目前共有33名眼疾患者仍等待进行眼角膜移植手术。

目前,共有33名眼疾患者正等待进行眼角膜移植手术,眼库希望能有更多病患家属对眼角膜捐赠持开放与积极态度,用大爱协助眼疾者重见光明。

“我们的辅导员会在病患去世后第一时间询问家属意愿,若他们同意,负责摘取眼角膜的技术人员可直接在病床上完成工作,这个过程通常只需半小时。”

家庭主妇张燕(39岁)的九岁女儿去年不敌脑癌在家病逝,她和丈夫在人生最悲痛的时刻当下决定联络新加坡眼库,有意捐出女儿的眼角膜。

最终,这对眼角膜得以让一名21岁青年和一名两个月大婴儿重见光明。

在人体器官移植法令下,心智正常的21岁及以上公民和永久居民,只要不选择退出,肾脏、肝脏、心脏和眼角膜可能会取出供移植用途。不过,这个法令主要针对脑死病人或在加护病房中过世的病患,以这种方法取得的眼角膜很少。

眼库辅导员张家沁(41岁)和技术人员邓恩光(30岁)多年来都会在逝者家人最痛苦的时刻出现。张家沁负责询问眼角膜捐献的意愿并说明流程,邓恩光则在家属同意后,到场摘除眼角膜并带回实验室加以处理。

超过半数眼角膜仍源自国外

yangyang@sph.com.sg

本地去年的眼角膜捐赠数量共达222个,创下纪录,但这只占新加坡眼库(Singapore Eye Bank)所获眼角膜整体数量的四成,超过半数的眼角膜仍源自国外,包括斯里兰卡和美国。

张燕受访时仍难掩悲恸,她说:“女儿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孩子,喜欢帮助别人。作为母亲,我希望她能留下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也觉得帮助女儿完成了心愿,她会感到欣慰。”

陈长慧说:“如今的移植手术技术大有改进,不但提高成功率也降低了排斥反应风险,一片眼角膜还可分割为好几层,同时惠及三四名眼疾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