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俊杰今年5月在马尔代夫与护士鲨同游。(受访者提供)

于是,彭俊杰转为硕士研究生,2014年毕业,成为一名工程监理。

彭俊杰自认在接触自由潜前是个急匆匆的人,遇事会焦躁,但在练习自由潜的过程中,学会了怎么去面对负面事情,因为下潜深度是急不来的。(萧紫薇摄)

学生时代内向、排斥运动的彭俊杰,后来却当上潜水教练,成了这神秘美丽水下世界的领路人。自由潜水让他有意识地去保持健康生活,甚至可以探索身体上的极限,还能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他的下一个人生目标是推广潜水运动,让自由潜水也成为某个大赛的竞技项目。

彭俊杰的学员在毛里求斯观鲸。(受访者提供)

2016年,彭俊杰去台湾垦丁旅行,意外遇上了台风,原定的旅行项目全部取消,“在那边待了三天,很无聊,我就骑着小摩托满街乱窜,问到一家店可以体验潜水,就去了。那个时候觉得在水下很疗愈,旅行结束后就抽时间去考了潜水证书。”

潜水可以分为自由潜水和水肺潜水,自由潜水员通常只使用基本的潜水面镜、呼吸管和脚蹼等装备,不依赖额外的气瓶,进行深度和海洋环境的探索。自由潜水的深度受到身体心血管系统、肺活量和二氧化碳耐受程度的限制,一般来说,深度较浅,潜水时间较短。水肺潜水员则使用气瓶、呼吸调节器、浮力补偿装置等专业设备,以确保潜水者在深水中能够正常呼吸,在安全的范围内达到更深的水域。

关于自由潜水和水肺潜水哪一个难度更大一些。彭俊杰认为:“水肺潜水偏休闲,它的核心在于掌握所需器材的使用方式,掌握以后就可以运用这些器材去探索水下的世界。而自由潜水偏运动,它需要的装备非常少,但却更需要注重平时的锻炼,把它当成像跑步或游泳一样的日常运动方式,没事就去水池里泡泡,尝试下潜到水下12米、24米、32米、40米,这是对你能力和内心的探索。”

自由潜适合快节奏都市生活

彭俊杰知道大众对潜水等极限运动还有误解,“但其实潜水是初学者友好的运动,并且有休闲和极限的不同玩法,它的休闲级别其实非常安全,我潜水基本没有受过伤。”他说:“我下一个人生目标就是推广潜水运动,让自由潜水也成为某个大赛的竞技项目,一起对抗地心引力,因为无重力漂浮的感觉真的太棒了!”

“自由潜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已经融入我的生活了。自由潜让我有意识地去保持健康生活,不吸烟,早睡早起,因为如果身体状况不好的话,作为一个潜水教练就会很累。另外,在自由潜中除了可以探索身体上的极限外,还可以打开一些新的视野,比如去水下看鲸鱼就需要使用自由潜。”

彼时的工作并不繁重,彭俊杰便开始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新加坡政府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你可以去民众俱乐部(community club)以能够负担的价格尝试各种有趣的运动。人民协会的网站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课程。我当时就每个都去试试,试到喜欢的活动就坚持下去。”

他这样形容当时的博士生活:“那两年完全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让我心理压力特别大。我记得很清楚,有一天我搭地铁,在碧山到宏茂桥的那一站,我的情绪突然崩溃了,走着走着就哭起来。哭完之后,我给母亲打电话说我不读这个博士了。”

近年来,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们在工作之余强身健体或休闲放松的方式,人们在旷野,在岩壁,在海底寻找着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看着鲸鱼眼睛感受与世界的连结

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的第二天,彭俊杰就带了三个学员去毛里求斯看抹香鲸。他说:“近距离和鲸鱼见面时,很震撼,甚至会有点感动。你可以看到鲸鱼的眼睛,还有它眼睛里面的自己。那一瞬间你感觉自己和世界产生了连结,体会到什么叫万物有灵。”

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

“对我来说,水肺潜水意味着你可以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这听起来很虚很空,但确实是这样的。比如那些大鲨鱼、水下的沉船,这种你平时在陆地上感受不到的东西,可以通过水肺潜水在水下看到。”

潜水,作为一项极具挑战性和诱惑力的水下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自由潜水和水肺潜水允许人类暂时离开熟悉的陆地,进入神秘而美丽的水下世界,而潜水教练则是这个全新世界的领路人。彭俊杰(33岁)现在便是这样一名潜水教练。

彭俊杰原本的人生规划和潜水没有什么交集。他在学生时代十分内向,热爱读书,排斥运动,最讨厌的便是体育课。2012年,他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土木工程博士学位。

彭俊杰说:“我觉得自由潜还蛮适合现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我在接触自由潜之前是一个非常急匆匆的人,遇到事情会很焦躁。但在练习自由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怎么去面对这些负面的东西,因为下潜深度是急不来的,你要一点点练习。我在36米卡了很久,一到36米的时候气就没了。体能不行或适应不了水压,都会阻止你去到更深的地方。这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它不会有一个突变,你只能不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