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礼结束后,新旧学生通讯员围成一圈唱起了会歌《友谊保鲜法》。(林明顺摄)

此次的活动除了欢庆40周年,也进行了常年的颁奖与交接典礼。今年一共颁发了18种不同类型的奖项,以表彰学生通讯员一年来的辛勤付出与优异表现。现任主席周佳铃(19岁)在交接仪式上,亲手将代表学生通讯员俱乐部的信物交予新任主席王博涵(22岁)。主席周佳铃也在致词中重新推出学生通讯员的内部刊物——会讯。

40周年大蛋糕在欢呼之中切开,祝联合学生通讯员俱乐部40周年生日快乐。(林明顺摄)

筹备工委在礼堂外安排了一个小市集,售卖40周年的特别周边产品如T恤和帆布包,以及用学生通讯员作品定制而成的钥匙扣、明信片、贴纸等。小市集还放置了由工委何陈思蕊(16岁)设计的时间胶囊。随着出席者的到来,一张张写满祝福和愿望的卡片沉淀于胶囊里,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里存留此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祝愿。小市集也为写作、摄影、美术各组学生通讯员提供了展示平台,美术通讯员在自己的摊位上一展身手,现场为出席者画肖像。

创意舞台剧穿越时空

为典礼拉开序幕的是一出充满惊喜和创意的舞台剧,名为《不一样的专题会议》。讲述了三名懵懵懂懂的第37届 “新鹰” 穿越时空,遇到了第七届的学生通讯员“老鹰”,并互相交流和学习。这场表演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回看了学生通讯员40年来的历史,也呈现出所经历的科技变化。

为配合40周年庆,来自第23届的潘勇全(34岁)在典礼前发起了一场“老鹰“分享会 ,并邀请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学生通讯员前辈:《联合早报》高级摄影记者蔡家增、本地学者陈志锐博士、本地创意媒体人王朝弘、台湾TVBS主播兼首席外交军事记者刘亭廷,来分享他们在学生通讯员时期的收获与心得。

本地创意媒体人王朝弘(右二)在分享会上讲述自己难忘的学生通讯员之旅。(摄影通讯员刘瑞怡摄)
学生通讯员顾问杨漾(右起)为群鹰组长陈昊轩、黄子家颁发服务奖。(林明顺摄)

“40年如一日薪火相传,通讯员创作之火生生不息” 联合学生通讯员俱乐部的40周年庆兼颁奖与交接典礼于8月26日圆满落幕。约250名新旧学生通讯员齐聚报馆礼堂,共贺学生通讯员俱乐部成立40周年的里程碑。此次的颁奖典礼以“传承”为主题,出席者中包括了第一届的前辈至第37届的新人、学生通讯员的现任与前任顾问,以及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共同见证极具意义的这一刻。

现任主席周佳铃(19岁)(右)将代表学生通讯员俱乐部的信物亲手交予新任主席王博涵(22岁)。(林明顺摄)

作为第一届的学生通讯员和曾经的顾问,《新明日报》总编辑朱志伟(55岁)受访时说:“40周年庆不仅仅是一个隆重的活动,也是在日后为通讯员提供许多珍贵回忆的场合,我认为那天的活动与舞台都恰如其分地做到了这一点。令我深有感触的是,很多老鹰都用‘回家’来形容这次的聚会,包括专程从国外回来,以及特意放下手中工作前来赴约的老鹰们。”

临近典礼尾声时,40周年大蛋糕在欢呼之中切开,这代表了对学生通讯员过去的致敬与展开对未来的向往。之后,蛋糕由在场所有人享用,一起品尝这块有形的回忆。

美术通讯员在小市集上大显身手,为出席者提供现场画肖像的服务。(摄影通讯员刘瑞怡摄)
写作通讯员在小市集上展示过去一年的成果与活动照片。(摄影通讯员詹歆仪摄)

工委们也围绕“创作之火”的概念,精心准备了一个40周年纪念视频,鼓励全体学生通讯员以梦为马,将对创作的热爱化为持续前进的动力。最后以前辈们的美好祝福做结尾,在感动之余给通讯员立下志向。

身为演员兼工委的石玙琪(17岁)说:“困难当然是有的,我作为演员时碰到的挑战是剧本的修改,好多场彩排都要靠临场发挥。当工委时也碰到了改稿的挑战,我负责的证书设计就经历了十多次的改稿。但最终流程顺利,也结识了新朋友,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