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拟出学习计划时,建议新生考虑所属学府的行政制度。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都设有“Satisfactory(达标)/Unsatisfactory(不达标)”(简称S/U)评分标准,让学生选用“达标”或“不达标”来取代某些课程的成绩等级。该制度是希望鼓励学生更广泛地修读感兴趣的科目。不同学府的制度大同小异,细节或影响学生选课的决定。比如,国大允许学生以“S/U”的等级取代共32学分,但其中的20学分只限在大一学年使用。因此,有些学长学姐建议在入学头两个学期多修几门课,以便更充分地利用这福利制度。

新生在入学前可考虑拟定学习计划,内容包含在各个学段要修读多少学分以及想修读的课程。新生应尽早定下主修的学士学位,同时思考参加什么学术性活动。例如:不论是申请副修或参与国际交换生计划,这些都可能影响到能否在四年内达到毕业标准。

拟定学习计划

本地大学8月份迎来新学年。若没做好准备,繁琐的行政事务,与初级学院和理工学院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以及不胜枚举的课程选项,种种因素都可能成为大学新生的噩梦。新生究竟该如何迎接灿然一新的大学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除非教授本身规定,大学没有硬性的穿着要求。大学讲堂内,有人踩着拖鞋,穿着T恤来上课,也有人穿戴一身潮流服饰。

蔡依临说:“相对于理工学院,大学的学习教程更深入、更难掌握。”但是,她仍建议新生在适应课业压力增大的当儿,不忘珍惜大学时光。毕竟,这是学生们在步入职场前的最后一段校园时光,应该把握机会去探索新事物。

除了行政制度和系统,大学的学习环境也有别于初院和理工学院。大学更注重自主学习,课表由学生自己做主安排。虽然多数科目都以学生在班上的出席率为评分标准,有些教授并不会强制学生出席所有的课。因此,少了老师的推动与督促,自主学习变得更重要。这有别于新生所熟悉的既定教学与学习模式,令他们可能一时难以适应。

把握机会探索新事物

不少学生则选择兼职或实习,半工半读,吸取职场经验。吴征远就是其中一个,他选择在大学期间追求创作理想。他建议新生:“厘清自己想要什么,注重的是什么。如果你很清楚学业成绩不是优先考量之一,那么就别盲目沉沦于‘老鼠赛跑’(rat race)。”

记者访问了刚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吴征远(26岁)和目前修读国大护理系的本科生蔡依临(21岁),他们分享了大学生涯的经历,也提供一些建议给大学新生。吴征远在大学期间以 @dargoyaki网名,在YouTubeInstagram上分享大学生活的点滴,吸引了近1万5000名订户。毕业于新加坡理工学院的蔡依临,在大学时担任竞速皮划艇(Canoe Sprint)女子队队长。

见仁见智,或非所有人都同意吴征远的心态。大家应按照自身的情况与追求,去迎接崭新的大学生活。借吴征远的一句话:“别和他人作比较,因为我们的对手往往都是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为新学年做好准备。

此外,大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毕业标准,投标选课,安排课表。因此,大学生没有统一的课表,也享有不少空档。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相对初院和理工学院,大学的课外活动种类更多,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课外活动中,校队项目的竞争力和门槛较高,但也有纯娱乐性质的社团,供学生自己组群切磋技术,分享知识等。

不过,大家应该依照个人学习风格来拟定学习计划,而不是钻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