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餐后,回到宿舍楼下取快递,我在新加坡就预先购买好一些较为沉重的日用品,入住后就省去时间与精力。大一刚到北京时,又没有中国手机号码,又没有支付宝,所以只好和同学一起搭地铁到附近的实体超市购买卫生纸、沐浴露、洗发水等等。为什么记忆会如此清晰,正是因为我们当时带着大包小包上地铁,朋友购买的拖把还在地铁安检机那里卡着,之后我们换了两次地铁线,才回到学校宿舍。一个月后,朋友购买了电动,我也学会如何骑脚车,我们俩才发现原来那个地点从学校骑行过去不到两公里,而且线上购物也能省去不必要的麻烦…… 这些零零散散的记忆,好的、不好的、滑稽的,一切的一切终究都会拼凑成大学生涯的各种记忆吧。

回到北京后,又有一种错觉,既不是“物是人非”,也不是“人是物非”,总之就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仍旧这么偌大,但是国际入境那一侧的人潮明显减少。踏出机场,开启手机上的打车软件,就直接驱车返校。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大一那时,和另一名新加坡友人一起飞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我们两个“蒙查查”地一直找不到搭德士的候车厅,上了德士又担心他们不接受现金,知道接受现金后,又担心计程车司机没有零钱……总之就是两个人五件行李,跌跌撞撞地启程到学校。当时的天空也是一样朦胧,堵车也堵得非常严重,这两点北京似乎没什么变化,但这回是我一个人到北京,又再次回到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熟悉,是因为车子下北四环的那一瞬间,我不用看导航也下意识地知道即将抵达学生宿舍。陌生,却是因为路上的花儿开始绽放,而且高楼大厦又多了好几栋。

到了宿舍里头,日历还是停留在2020年1月,我当时赶飞机前就把衣服随意地扔在床上,到了2023年,那件衣服仍然守护在此。办理入住时已经大约傍晚五点,我原本已经计划好到附近那几家小吃店用餐,回去再继续收拾。走到包子铺原址,发现大门早已深锁,而且从店铺外的杂物来看,应该是关闭已久。没关系,再往这条路走下去,会有一家补习中心,之后就有一家西安小吃店。岂止,补习中心也因为大环境的变化而倒闭,陕西餐馆早已换成一家韩国炸鸡店……后来就随便到了附近的一家苍蝇馆子吃晚餐,之前总是经过这家店,却从未驻足。这次终于有机会品尝他们家的黄焖鸡米饭,吃了两口后才感叹之前总是从未光顾这家店,终究还是对的选择。

既陌生又熟悉;既熟悉又陌生。原本以为这次回来完全会有“回家”的那种熟悉感,但这次回来还是不断会发现新事物,产生新观感。究竟是北京变了,还是我变了呢?

回到学校和朋友见面亦是如此,有些疫情前关系好的朋友,开始疏远了;而有些疫情期间在线上认识的同学,线下见面时又好像无所不谈。学校里外国交换生明显多了起来,而新加坡的学弟妹也多得我自己都认不清,到宿舍楼下取外卖的时候,居然看到摄氏10度的天气有人穿着华初的衣服配短裤下来取快递,一问居然和我同个院系。

终于返校了。

既陌生又熟悉;既熟悉又陌生。原本以为这次回来完全会有“回家”的那种熟悉感,但这次回来还是不断会发现新事物、产生新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