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疫情暴发以来,通讯员俱乐部第一次恢复实体写作培训。相比线上的培训活动或分享会,线下的活动更能促进与会者和嘉宾的互动,使这场分享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方便与会者之间的交流。
作者为通讯员指点迷津
在分享会开始前,赵琬仪带领学生通讯员参观了华文媒体新闻室,介绍了新闻室不同岗位的工作及其日常,让参与者对新闻室的运作、工作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写作对两位都有不同的意义。对陈宇昕来说,写作像是一种“忏悔”,帮他看清过去,找到未来。陈宇昕说:“文字可以帮助你留住一些事情。”而对贺倩茹而言,写作则是对人性与社会的一种探讨。
联合学生通讯员俱乐部写作培训
陈宇昕以笔名“牛油小生”出版了散文集《类似过敏症的布尔乔亚之轻》《阿卡贝拉》、小说集《南方少年与健忘老头》等作品。贺倩茹2020年以其小说《青羊小区故事》获得大专文学奖小说组次奖与“联合早报金奖”,去年凭作品《时差》赢得小说组首奖与“联合早报金奖”。
在这次分享会中,两位主讲者分享了他们对文学和写作的看法,和各自的写作经验,包括他们的创作灵感与瓶颈。
7月23日,联合学生通讯员俱乐部在报业中心举办了一场写作分享会。这是通讯员俱乐部今年所举办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写作培训活动。这次的写作分享会由《联合早报》副刊《现在·@世代》编辑赵琬仪主持,邀请到了马来西亚作家“牛油小生”陈宇昕、年轻作者贺倩茹来分享他们的写作经验,鼓励热爱文艺创作的学生互动交流。
相较以往数十人参加的大型活动,这次活动的规模较小,只有24名通讯员出席,但活动的气氛十分活跃——几乎每人都准备了问题要问两位主讲者。陈宇昕说,许多与会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是他曾经为之苦恼的。
参与通讯员刘睿杰(16岁):“这次的参观加强了我想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意愿,因为在了解他们的具体工作和日常后,感觉他们的生活作息对我非常适合。我原本以为新闻工作是朝九晚五的,这次参观使我有了新的认识。”
陈宇昕的另一个身份是《联合早报》副刊记者。贺倩茹则是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目前还在《联合早报》副刊实习。热爱文学与创作的他们在工作之余进行文艺创作。
报业中心墙上有一排壁报是按时间发展顺序,由历史上的重要报道放在一排而构成的,这让参观的通讯员得以更直观地看到新加坡报业的历史。
了解新闻室日常
贺倩茹说:“这次很高兴可以见到年轻的新鲜面孔,我感觉像是见到了新华文学的未来。我认为当我们真正热爱一个事情时,就应勇敢地追寻自己所热爱的。因为只要是做着自己所热爱的事,就像是在发光、发亮。”
出席的通讯员刘吉智(14岁)说:“他们这次的分享让我学到了写作上的一些技巧,例如‘陌生化’这个概念,我觉得对我未来的写作有所帮助。我很久没有自由写作了,我参加这次活动便是希望能找回我写作上热忱。参与完这次活动后感觉以前那种热情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