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海岸线后我才意识到现实有些骨感。狭小的沙滩上混合着城市吞吐的泥沙,近处的海水没有活力地潮起潮落着。远处的蓝天白云也被层层的集装箱所遮掩。天空下,目力所及之处,所望一片皆是人造物。我觉得很扫兴:自己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筹备拍摄,为什么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是这样之大?
我的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我意识到摄影的灵魂在于捕捉,其次才是创造。
下了巴士,我跨着相册里装满失望的相机,步履蹒跚地踏上住所附近的人行天桥。正值傍晚下班高峰,桥下车辆很多。车流向西去,车尾的红色霓虹灯在穿梭的车流中如流逝的时间线一般融入远方的夕阳里。我眼睛一亮,抓起相机拍下了这瞬间的美丽。那一刹那,我内心原本因未拍到海景的失望感褪去了,取代而来的是一种与美好邂逅的欣喜。
我匆匆拍了几张便转身离开。一路上,我的心情不止是沉闷,更有浪费时间的自责。我的扫兴主要来源于对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不解。有时候,自己明明计划了很多,期待很高,激情也很澎湃,但自己内心的憧憬却总会在一次次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慢慢磨灭。回想起过去发生过的种种事情,我似乎意识到,不止是摄影,几乎所有形式的,无论是正能量还是消极的激情,都很难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我至今还记得,那是两年前的某天,我突然兴趣勃发,想要去拍一拍大海与船只。我脑海里设想的海必须是湛蓝的,海面必须是平静的,蓝天白云倒映在海面上,倒影再在远处行驶过的巨轮带起的波纹中支离破碎。固执的我以为,只有这样美好的海,才是真正的海。
刚接触摄影时,我喜欢主动去寻觅生活中的亮点。我会早上很早起来,带着相机去拍某处朝阳升起的湖面;我也会选择花小半天时间待在外面,中午出门,半夜归来,只是为了捕捉到夕阳西下的完整过程。每次出门前,我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拍摄目标。这样,在外出的过程中我便可以无时不刻按照心中的目标寻找拍摄物。但是,目的性强了,对照片的要求自然也会提高。有时拍摄不到满意的照片,心里难免会有一种难言的失落感。
我的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我意识到摄影的灵魂在于捕捉,其次才是创造。因为再如何创造,摄影师的灵感总会枯竭,相比之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出神入化总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与其布景挑选场合安排构图,或许我应该去尝试发现与捕捉转瞬即逝的快乐。目的性太强,期望也就更高,拍出来的照片过于勉强,自然难以令人满意。
作者一句话: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没有生命
那天起,我舍弃了背相机出门的习惯,也不再把摄影作为自己外出的纯粹理由。我允许自己每次外出时将身心完全交付于自然,只在快乐到达顶峰时才掏出手机记录心情。如今,两年已经过去,我对摄影的热情仍然丝毫不减。唯一不同的是摄影人的心态:我试着放下对理想主义的希望,并成功地在一次又一次与世无争,率真自然的拍摄里,找到了摄影的真谛。
我喜欢摄影,喜欢用镜头捕捉美好。虽然有时拍摄的内容并不完美,但照片的内涵总能将其瑕疵的部分化解。摄影的魅力不过如此:在照片中,不美好的事情能在镜头的渲染下变得有纪念意义,因而变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