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走过再多的地方,这些纯真的事物都将永存在我心中,让我对以后的旅途保持憧憬。

齿轮继续转动着,胶卷上被时间冲洗掉的日期,让画面变得如梦如幻。乘船渡河后,我来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金黄的稻谷垂着腰,当风吹过,它们微微摆动着,在田野里掀起了波浪。

关注《取火》4月特别企划“清明猜诗”,可登录《取火》Instagram:@litupourworld。

关于故乡的记忆,被疫情冻结着,停留在了2018年的手机相册里。因为想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我把手机里的相册点开,缩小移动再放大地图,定位到那个曾经生活了七年的地方。希望从那些把日子碎片化的图像里,寻找一些关于枞阳的故事。

我坐上一辆三轮车,车厢是用木板拼接而成,扶手是挂在车顶上的几条彩带。五彩斑斓的彩带与车厢的原木色构造了一套独特的色彩风格。而颠簸的石子路也使彩带成为我保持重心的唯一工具。在摇晃中,我望向远处的袅袅炊烟,不知有什么会比此刻还要静谧。

枞阳是个小县城,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县城虽然不大,却装满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它们被存放、收藏在那片土地上。可惜海马体的能力有限,我能具体记得的事情很少。长大后,我对枞阳的印象只能从间隔三四年的一次次探亲中形成。每次回去那里,我都会掏出手机,想把周遭的一切都塞进记忆的瓶子里。看着手机里那些被定格的画面,我闭上了眼睛。脑袋变成了一台胶卷放映机,画面渐渐重叠,无声的蒙太奇镜头浮现。

作者一句话:故乡是夜里的那轮明月。

这些模糊、片段的记忆像成卷的影片被收纳在供片盘里,它们跟着齿轮开始转动,从陈旧的上学时光中流转出了冬季的气息。这次,一排树干被涂成白色的大树映入脑海,它们笔直地在路的两旁站着。我并不知道白色涂料的用途,直到后来当我在满天飞扬的雪花中打颤时,注意到了同样身处在雪中的大树。那刻,我才领悟到涂料的作用。原来在初冬,白色涂料是大树的衣服,在防止它们被冻伤的同时,也能避免被害虫入侵。找到答案的我把双手藏在手套里,沿着道路继续漫游。冬天一般搭配的是街边热乎乎的叫卖声,有烤山竽、炒板栗,还有跑到江南的北方馒头。当热气腾腾的馒头被放在透明的塑料袋里,袋子会瞬间变得朦胧。白色的馒头,树木和随时会下雪的天空,像是童话故事里的场景。

第一帧浮现的是在枞阳上小学,从校门到教室的那条斜坡。也许时间使记忆出了差错,又或许事物总会在小孩的视角里放大,在我印象中那条坡道很陡,7岁的我背着书包,不想上学的心情和书包的重量叠加在一起,斜坡仿佛像个翻不过去的山。而下坡就变成了每天的乐趣。课间休息的那15分钟,我和小伙伴们总会跑下坡,冲到校门旁的小卖部,再用大家手里攥住的几毛钱凑成一包零食。虽然每人分不到多少,但是从中获得的快乐却能持续一天。

我对故乡的记忆储存在无数帧画面中,而故乡对我的意义也由这些画面组成。除了那里的景色,还有质朴的人们,门前的老黄狗。即便走过再多的地方,这些纯真的事物都将永存在我心中,让我对以后的旅途保持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