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琪(28岁)和陈扬意(31岁)是知名YouTube平台“我们的阿公故事”(Our Grandfather Story,简称OGS)的联合创始人,该平台目前有超过30万名订阅者,专制作本土人文题材的视频,广受好评。谢文琪、陈扬意和另外两名创始人都是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的学生,他们在2017年为了毕业专题创立OGS,目前公司约有40名员工。
问到创作者所面对的最大挑战,三名受访者不约而同地说,短视频社交媒体如抖音(TikTok)的兴起,加上观众口味不断变化,迫使他们得一直创作新内容,或以不同形式把作品呈现在各个平台。
谢文琪笑说:“念大学时,YouTuber的概念还很陌生,当你说能靠YouTube赚钱,人家会抱怀疑的眼光。我们在2018年毕业,那时很多人都对YouTube有所了解,我不用跟母亲解释我工作是拍YouTube视频。现在大家已接受YouTuber为一份职业,这是最大的思维改变。”
本地YouTuber该如何打造吸引外国人的内容?薛达透露,跨国内容有一些共同特征:“最基础的是共同语言,新加坡人的视频若使用英语,能吸引很多国家的观众。YouTuber也能在视频用一些特定的文化参考或名字跟观众建立共鸣,例如提起某趋势或某电影等。此外,得根据观众生活持续打造收看习惯,例如可以在半夜为美国观众开直播,这是他们的早上。另一个能吸引人的地方是,创作者的独特个人魅力,但这因人而异,我无法提供具体建议。”
YouTube在本地有很大影响力。据该平台去年6月的数据,本地18岁以上的YouTube观众超过400万人,每人一天平均观看75分钟。此外,有60多个新加坡YouTube频道拥有超过100万名订户,较2021年增长20%。YouTube内容创作者已成为新一代的明星或媒体公司,YouTube甚至还为他们举办Fan Fest活动,让他们跟粉丝近距离接触。
梁照远去年10月到马来西亚槟城拍视频,在40分钟内成功挑战吃下18盘槟城炒粿条,除了引来当地媒体报道,也吸引更多马来西亚人订阅他的频道。他说,今年计划到一些亚洲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台湾等地拍摄。“我们每个月会出国一次!”
另外,YouTube也有战略合作伙伴经理,专门为顶尖的创作者提供客制化咨询,类似艺人经理的角色。
合作伙伴经理不干涉内容
薛达举例:如果某创作者的内容跟电玩有关,合作伙伴经理或会建议他留意国际电玩活动,并制作相关内容。如果数据显示,一个美食内容创作者的多数观众来自美国,合作伙伴经理或建议他多拍汉堡包的视频,避免聚焦本地炒粿条等。薛达强调,合作伙伴经理只是提供咨询服务,不干涉创作者的内容制作。
面对抖音的竞争,YouTube近年增设并大力推广自身的“YouTube Shorts”短视频平台,从下个月起跟创作者分享Shorts的广告收益。YouTube目前有一项“合作伙伴计划”(YouTube Partner Program,简称YPP),让Youtuber可以从投放到自己内容上的广告赚取约一半的收益分成。
谢文琪说热忱很重要:“不像卖饼干,每卖一个饼干会获得一块钱。你制作内容,希望观众会喜欢然后订阅,之后才有办法赚钱。你需要很有耐心,对工作充满热忱。”陈扬意则说:“一味讨好观众可能会很累。你应该选择最适合你目标和热忱的平台。”
梁照远说:“身为创作者,我一定要紧跟潮流,不断改变和调整内容。我虽然是新加坡唯一的大胃王YouTuber,但是新加坡很小,我已经吃过不少本地美食,吃来吃去都差不多,观众或许会看腻,我觉得应该往海外发展和拍大吃以外的视频。”
随着YouTube发展日趋成熟,创作者已成为各类人的就业选择,更被年轻一辈视为理想职业。问到对下一代YouTuber的忠告,梁照远说:“创作内容很累,须要花很多时间。我建议新人别想太多,先把内容上载到YouTube,别担心观众如何看你或内容好不好等。”
本地YouTube创作者或许应该参考梁照远的发展计划。因为,本地YouTube频道的观看时间,有超过95%来自外国。
本地“大胃王”梁照远(35岁)发现自己有能吃的天赋,在2014年以自己命名设立YouTube频道“Zermatt Neo”,专拍大吃视频,过人食量在网上吸引超过30万名粉丝订阅。他原本在澳大利亚大学主修营养学,毕业回国后在一家医院实习准备当营养师。2018年,他毅然决定转换跑道,当一名全职大胃王YouTuber。
谢文琪说:“抖音对我们的运作影响很大。它降低创作内容的门槛,只要有手机就能制作,上载各种内容。观众更喜欢看短视频,没耐性坐下来看纪录片,我们得把六分钟内容大减至一分钟,流失许多故事背景。”陈扬意说:“我们必须学习变通,观察趋势,想出新内容迎合市场。如果不改变,OGS无法生存。”
去年,年收入达10万元的新加坡YouTuber,比2021年增加两成。他们已成为新一代的明星或媒体公司,YouTube甚至还为他们举办Fan Fest活动,让他们跟粉丝近距离接触。
给下一代YouTuber的忠告
对于创作者认为广告收益不够,薛达认为广告只是其中一个收入来源,创作者能透过粉丝捐款、会员订阅等方式赚取收入。“YouTube提供各种营收方式,创作者想要成功,必须探讨这些方式,决定哪些方式最适合他们,我们也会提供协助。”
谷歌亚太区总部位于新加坡,YouTube是谷歌旗下品牌之一。薛达·斯里尼瓦桑(Siddharth Srinivasan)是YouTube内容合作部门主管,负责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市场。37岁的他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你可以把我的合作伙伴团队看成是创作者的‘好朋友’。我们的任务是帮创作者尽量利用YouTube,达到他们的梦想和目标。我们会跟创作者分析一些本地和海外趋势;建议他们跟其他创作者合作或吸取灵感;分析创作者的视频数据并提出改善建议等。”
梁照远说:“我一开始只是纯粹为了兴趣,把大吃挑战的视频上载到YouTube。后来发现其实可以把频道当成一门生意来经营。我一周会上载约两个视频,跟全职创作者差不多,就觉得不如专心当YouTuber。我当初只拍大吃挑战,这内容比较难营销,后来组织团队,让内容更多元化,也获得一些企业和政府机构的赞助,吸引到更多人订阅我的频道。”梁照远透露,团队目前有四人,负责制片、拍摄、剪辑等工作。
跨国的机遇和挑战
“大胃王”吃出生意
薛达说,这给本地的合作伙伴经理带来机遇和挑战。“我们得跟YouTuber一起合作,他们制作的内容不只要适合本地观众,也得迎合国际观众。文化推动内容创作,这其实并不简单。我们在过去几年见到一些成效,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加坡去年年收入达10万元的YouTuber人数,比2021年增加两成,但YouTube不愿透露具体人数。这群高收入YouTuber能取得成功,除了靠自己和团队制作出吸睛内容,也仰赖YouTube“好朋友”的协助。这些“好朋友”是鲜为人知的YouTube战略合作伙伴经理(Strategic Partner Manager),专门为平台顶尖的内容创作者提供客制化咨询,有点类似艺人经理的角色。
创作者的利益
变通迎合市场
如果一个YouTube频道的订阅或观看人数很多,不少人会以为创作者的广告收入会很多,其实不然。谢文琪坦言:“由于内容性质,OGS的团队规模较大,很难单从广告收益分成营利。我们只从六成的赞助视频中赚钱,另外四成的视频是不赚钱的。”
薛达最后说:“创作内容是一个漫长过程,你得不断努力。不要做作,要把真实的自己呈现出来,找到你的观众群。在混乱的创作过程中,你得找出一个可以维持自己的工作方式并坚持下去。”
陈扬意举例,OGS几年前在YouTube推出“Can Ask Meh?”(能问吗?)节目,让受访者直接面对镜头受访,节目很受欢迎,最高收看人数接近600万。OGS最近推出新的“Hidden Hustles”和“Tea Talks”节目,利用主持人或网红拍纪录片和谈话节目。“疫情期间,我们无法出外拍摄,便成立美术部,以绘图或动画在Instagram呈现内容。”
YouTuber是一份职业
梁照远说得更直接:“我公司每个月的YouTube广告收益分成约8000元,是不够维持公司运作的。其实,频道主要收入来自赞助商,如新航、新加坡旅游局、快餐连锁店等。”
薛达不愿透露本地YouTube有多少战略合作伙伴经理,只说少于10人,这跟YouTube其他国家的市场一致。一名合作伙伴经理服务的创作者人数,介于10人至几百人不等,视市场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