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春颂》颂赞新春来临

拾念剧集以艺术总监李易修及南北管作曲家许淑慧为主要核心创作者,《大神魃·世界之梦》由李易修编导,展示许淑慧作曲的原创曲目,南北管音乐的精妙结合备受业界肯定,戏中充满韵律的动作设计则由台湾当代舞者林小得指导。

台湾《两男常罩》刻写两男舞蹈家的友谊和艺术人生。(陈长志摄)

台湾拾念剧集的《大神魃·世界之梦》故事源自中国的千年神话,讲述旱灾女神旱魃在战争中耗尽神力,无能返天,唯有流浪人间。然而天地之大却容不下旱魃一人,旱灾与她相伴,导致她处处不被待见。在漫长寻家之旅中,旱魃与精灵、人类和众神相遇,最终在世界边缘的小岛上明白了自己流浪的原因。

继2018年《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和2019年的《爱呀,我的妈!》在滨海艺术中心成功演出后,台湾果陀剧场艺术总监梁志民,携手台湾综艺“男神”屈中恒、卜学亮和曾国城,带来这部幽默喜剧“ART”。

过去几年,华艺节在疫情中从未退场,但国际旅游受限情况下,华艺节团队以本地优秀华族艺术和文化节目关怀、启发和感召大众,今年的“华艺节2023”,海外节目和国际大咖终于要回归实体舞台。滨海艺术中心高级节目监制李国铭难掩兴奋:“距上次呈献海外艺术家的现场演出已有三年之久,非常开心能够再次欢迎他们的到来。”

跨界演出《大神魃》审视 当代人类与环境

台湾果陀剧场“ART”以幽默讽刺对白,道出男性友情纠结。(主办单位提供照片)

华人名团云门舞集再临狮城,献上铿锵的《十三声》,舞作重现台北最古老商业中心艋舺的繁华风貌,这是一封由云门舞集艺术总监郑宗龙挖掘自身记忆,再以舞蹈撰写,献给家乡艋舺最真挚的情书。

一个粗犷潇洒,一个壮硕细腻,台湾舞蹈家陈武康与苏威嘉,于求学时相识,他们丝毫不知那将是两人30多年友情与艺术合作的开始。

由国际知名指挥家阎惠昌率领,香港中乐团将为观众带来一场春意盎然的音乐飨宴。以欢庆春节到来的《春颂》开场,欢愉的音符象征全世界华人喜迎新年的气氛,紧接着是彭修文著名作品《十二月》选段演奏。演出还挑选了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的《第二琵琶协奏曲》,由香港中乐团琵琶首席张莹担任琵琶独奏;陈奕潍吹笙,Jonathan Scott弹管风琴,演绎王乙聿的《簧》;最后以谭盾的《西北第一组曲》,为演出落下完美帷幕。

郑宗龙于1980年代童年时期,同父亲在艋舺街边卖拖鞋。最让郑宗龙着迷的,是母亲口中60年代的一位传奇街头说书人,人称“十三声”,各种古今轶事信手拈来,又能变幼声老嗓,忽男忽女,艋舺的各个人物口述中活了起来。郑宗龙用这个故事,连结童年摆摊生活与艋舺庙宇,召唤曾经看到的感觉到的各种景象,编织出《十三声》。

台湾《大神魃·世界之梦》以神话为引,反思当代生活。(Mile End Photography提供)

来自香港、台湾的艺术家们将和本地艺术家齐聚滨海艺术中心,展现各自近年来新的创意作品,但本届华艺节缺少来自中国大陆的创作。

舞蹈《两男常罩》检视两段人生

他说,虽然新加坡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已恢复到疫情前状态,但华艺节团队明白疫情对每个人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和团队格外关注如何在不牺牲艺术意图和质量的情况下,策划编排出易于理解和好玩有趣的节目阵容。为期10天的华艺节不仅有售票演出,还有很多免费节目供大家参与,诚意邀请大家前来同欢共乐。”

舞蹈《十三声》给民间风景一个舞台

李国铭对《联合早报》说:“无论是否有疫情,筹划和举办一个艺术节,尤其是当它包含相当多种类的节目,总会有些磕磕绊绊,但我和团队尽最大的努力,专注于为观众带来本区域和海外优秀华人艺术家的作品,这是我们的使命。虽然所有海外艺术家都很兴奋能够在2023年华艺节演出,但他们自然也会担心两边的疫情,这意味着我们须要花更多时间和更多心思,去安抚和消除他们的顾虑。”

对此,李国铭解释:“当我们策划2023年华艺节时,中国的出入境政策并不鼓励艺术家出国。然而我们并没有忘记他们,而是继续与现有的合作艺术家讨论和会谈,并积极发掘和寻找来自中国大陆的新艺术家。疫情改变中国大陆艺术家的观念或视角,所以我们确信他们的作品将会富有创造力,也期待在未来展示这些作品。”

钟达成向观众推荐这部诚意之作,他说:“疫情让我们暂时告别正常生活,这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失而复得的出行自由,常怀感恩之心去细细品味每一个平凡日子的美好。希望观众留意且珍惜身边的每一件美好,无论大小、偶然或日常。希望大家互相激励,寻找生命中的意义。”

为华艺节拉开序幕的话剧“ART”,讲述三个性格各异,有数十年交情的好朋友,因其中一人买了一幅“画着白色斜线的白色油画”,引发一场出人意料的唇枪舌剑,友情面临危机。该剧细腻刻画男人之间情感的奇妙变化和差距,多年情谊看似坚固,有时却脆弱得难以想象,此剧将角色人格的软弱、固执表现得淋漓尽致。三个朋友挑战彼此的价值观,机智、幽默且讽刺的对白,编织出细致复杂的人性,充满争辩与欢笑。

中国作品缺席

话剧 “ART”考验三人友情

春节脚步近了,滨海艺术中心剧院将一如往年,为爱好华文文艺的观众奉上节庆期间一道丰盛的文化盛宴——华艺节。2023年的华艺节从1月27日举行至2月5日,以一系列轻松又不失冒险精神的节目陪观众过大年。

法国剧作家雅丝米娜·雷札(Yasmina Reza)以敏锐女性视角,写出男性的友情纠结。“ART”是她最为人知,也是在伦敦和纽约得奖无数的优秀喜剧作品。

2022年该剧在台湾六个城市巡回15场,几乎每场都一票难求,广受好评。

这场互动式单人演出别具特色,邀请观众一起塑造剧中人心路旅程,即兴给予温暖,与演员相互扶持。谈到互动性,钟达成说:“我会引导一些观众饰演故事中的人物,或念出演出前分配给大家的一小段文字,请观众帮我一起完成说故事。观众的集体合作将直接影响故事能给予大家的收获,希望我的真诚能再一次吸引大家的配合。”

以钟声为始,以钟声落幕,阴阳两间在光影与声响激情交错的舞台上融为一体。在仿佛庙宇中的奇异光线下,舞者肢体如蛇般舞动,吟诵古老神秘的宗教语言,犹如被附身的灵媒,在台湾古调、道教咒语和电子音乐下跺脚、错身、颤抖。随着光线变暗,舞者服装上的荧光图腾在台上绽放跃动,狂野召唤流散于艋舺历史的生灵。

随记者一探“华艺节2023”精彩可期的亮点节目!

华艺节节目、活动丰富,更多详情可上网:esplanade.com/huayi,或留意本报日后报道。

香港中乐团以首首名曲佳作迎春。(主办单位提供照片)

癸卯兔年即将来临,“华艺节2023”海外节目和国际大咖都将回归实体舞台,为爱好华文文艺的观众奉上节庆期间一道丰盛的文化盛宴。

继2012年合作舞蹈《两男关系》,陈武康和苏威嘉在《两男常罩》里二度合作。以文本语言的戏剧结构,搭配钢琴的多变声响,《两男常罩》通过充满张力的舞蹈,在钢琴家李世扬的极具感染力的音符中,刻写两位舞蹈家的友谊和艺术人生编年史。

独角戏《每一件美好的事》观众与演员互动

展演主要由四个元素组成:音乐、舞蹈、故事、语言。音乐再现南北管音乐的风貌,结合传统戏曲《七子戏》的傀儡身段,及踢踏舞舞步,故事则以上古奇书《山海经》为创作蓝本,辅以一套自创的上古神话语言,娓娓道出对当代生活的反思和遐想,更借古鉴今,审视当代人类与环境,个人与社区之间的冲突。

香港中乐团1977年成立,有“华乐翘楚”及“香港文化大使”美誉,乐团经常获邀于国际著名音乐厅及艺术节演出,被誉为当今国际舞台上具领导地位的大型华乐团。乐团编制分拉弦、弹拨、吹管及敲击四个乐器组别,包括传统和新改革的多种乐器。乐团迄今委约或委编的作品逾2400首。

钟达成说:“过去三年里,日常即战场,大家都不容易。疫情冲击之下,生活的‘无常’被无限放大。我们太习惯把已有的事物视作理所当然,却忘记一切可能发生改变。安全感受到威胁时,人才会清醒地反思。当初选择改编此剧是因为被它顽强的生命力感动,生命对我们如此残忍,却也会绽放美好清香,让我们义无反顾地活在人世。”

郑宗龙说:“《十三声》想给这些民间风景一个舞台,用此刻的眼睛,串起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找了音乐人林强,糅合过去的歌、咒语、嘶吼的身体与声音,编织一条脆弱的丝线,连结过去父母辈传递下来的一种感觉。希望在往源头探索的同时,找到面对未来的勇气。”

世界首屈一指的华乐团——香港中乐团,今年春节重返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陪乐迷颂赞新春来临。

同样探讨男性友谊,《两男常罩》使用的媒介是舞蹈。

2022年票房售罄,2023年重演,十指帮核心团队成员钟达成再次于华艺节带来独角戏《每一件美好的事》。《每一件美好的事》为当代英国剧作家邓肯·马克米兰(Duncan Macmillan)与喜剧演员强尼·唐纳(Jonny Donahoe)携手创作的单人剧,由钟达成翻译、执导与演出,这次重演是因为首演的热烈回响。

2004年共同创立骉(biāo)舞剧场,十余年后他们走向不同的创作道路,也迈入各自的人生旅程和艺术生涯。面对外界的纷扰嘈杂,他们在舞蹈世界和彼此间建立了一种相互竞争却又坦诚的“常罩”关系——“常”年彼此互“罩”(“罩”于台湾口语意指关照)。在中年的交叉路口,各有妻儿的两人再次共舞,诚实剖析彼此关系,重新检视两段人生的平行与交错。

本地独角戏《每一件美好的事》因首演热烈回响而重登舞台。(Tuckys Photography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