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停息后兵营渐渐被遗忘,直到200多年后整修为历史遗址,设计成泰拳公园,以战斗人像纪念当年的战役。还有一排排雄赳赳的斗鸡,纪念泰拳创始者纳瑞萱国王。
泰国夜功府(Samut Songkhram)的美功铁道市场(Maeklong Railway Market),数十年如一日,每日数次,重复同样的情景。传统市场、老旧列车,原本的寻常生活,相安无事整百年,近几年来因为网络的传播力量,引来大批游客,成为当地最独特的一道风景。
具战争色彩的庙宇
同时也解答了一般游客来到这个市场时,浮上心头的疑问——天大地大,为何摊子偏偏要挤在这里与铁道争地?火车一天往来八趟,次次收摊摆摊,难道不嫌麻烦?
安帕瓦水上市场也是夜功府近几年来人气高涨的另一旅游热点,但其实由来已久。安帕瓦是河道间的古老社区,从大城时代已是重要的蔬果供应地与贸易地区,村民摇着木船沿着河道买卖交易,已是传统生活一部分。铁道市场能够聚集大量商品集中摆卖,也是水上交通的功劳。
美功铁道市场如今已成为旅游曼谷的一日游人气之选。注意,美功并不在曼谷,距离曼谷大约60公里,属于另一个府,交通也不方便。搭乘火车前往当然更有味道,但途中必须乘船转车,车程最少三小时,还须留意班车时间。为了瞬间刺激花上一天时间是否值得,见仁见智。
大城王朝末期暹缅交战,连接西部和通往暹罗湾的夜功河是战略要道,军队在这里划地为营,以寺庙为中心,作为士兵的精神坐标。大城最终被灭,兵营废弃。1767年郑王光复国土,再次回到邦公,召集周边地区的华人居民驻守在此,组成志愿军加强防卫,称为邦公华军营(Khai Chin Bang Kung)。1768年缅军还想从西部入侵暹罗,来到邦公营地,华人志愿军奋力迎战,在郑王与将领的带领下合力把缅军击退,成为历史上鼓舞人心的一次胜利。
夜功府最有战争色彩的地方,莫过于邦公寺(Wat Bang Kung)。来到这家寺庙,兵士对打,斗鸡罗列,剑拔弩张的气氛迎面而来,与一般泰国寺庙的清静平和大异其趣。
河上生活气息
寺庙前方,烈日下摆着一排排拳打脚踢的兵士。真人大小的塑像,一组身穿黑衣,手持兵器,展示战斗的姿态;一组上身赤裸,赤手空拳,示范传统泰拳的各种招式。战士两人一组,互相对打练武,很适合与游客互动,摆出各种姿势,拍出趣味画面。
当然市场总会随着生活习惯而改变,更多的小贩其实都已经上岸摆摊。河道两边有成排的商店与流动摊贩,除了传统美食与当地物产,也有各种服饰、家饰、纪念品、文创小物、手工艺品等等,走累了有按摩店、咖啡座、小餐馆。暮色中美食飘香,人头攒动,河面上辉映着两岸灯火,水波轻漾。从白天到黑夜,从铁轨到河道,从古迹到市集,最动人还是历经时空变迁依然生生不息,无论任何情境都怡然自得的人间趣味。
寺庙是清净之地,何来战斗精神?
水上市场与铁道市场距离不远,可以形成一条路线,探索不一样的市场风情。一般水上市场只在大清早营业,安帕瓦属于黄昏市场,每逢周末下午至晚上摆摊,迎合不同需求。来自曼谷的游客不须太早出发,白天看完火车与周边景点,黄昏到水上市场吃喝购物再打道回府,相当理想。
这就是泰国人天生一种“mai ben rai”(没什么,不要紧)的个性,凡事处之泰然,处处随遇而安,天塌下来当被盖,没什么大不了。
探索河上风光,可以从安帕瓦水上市场(Amphawa Floating Market)乘船出发。天主圣堂和邦公寺都在同一条河上,距离不远。来到市场如果时间已经入夜,还可参加萤火虫夜游。
河道间生活聚落与佛教庙堂处处可见,河岸线上看到欧式风情的教堂尖塔高高指向天空,在佛教国度里相当显眼。1896年落成的圣母大教堂(Nativity of Our Lady Cathedral)是泰国最古老和漂亮的天主教堂之一,哥特式风格的细长高塔与尖拱门,乍看与新加坡的赞美广场教堂建筑有几分相似。正上方还写了“天主圣堂”四个中文字,顿感无比亲切。
夜功是泰国中部最小的府,地理位置却很优越。夜功河穿府而过,水道四通八达,带旺了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文化的流传。
夜功河周边河网如织,市场发达。著名的丹嫩莎朵(Damnoen Saduak)水上市场就在附近,也可顺道同游(20分钟车程),但已经属于另一个府。长久以来由于丹嫩莎朵名声过于响亮,抢尽了风头,邻近几个市场一直默默无闻,直到铁道市场的爆红,夜功府才渐渐在旅游地图上浮现。
寺庙范围内有不同的殿堂,供奉着不同的神佛。大城时代残留至今的只剩下一座“树中庙”,据说是泰国十大最灵验庙宇之一,也是游客啧啧称奇的另一独特景观。
其实世界上还有其他地方,也能找到庞大车厢与人潮擦身而过的瞬间刺激。美功铁道市场的有趣,在于整个过程与场景。游客从曼谷长途跋涉而来,查询列车时间后,在市场中耐心消磨时间。不动声色的摊档与任何一个菜市场没有两样,好不容易盼到远处的异动,摩肩接踵的人潮有如摩西分海,朝铁轨两边退开,撑伞与棚子纷纷收起,亮出天光。地面上的商品却还继续摆着,眼看着火车路过的时间点越来越逼近,才有人慢条斯理地开始收摊,有些摊子干脆就把蔬菜水果留在铁轨旁边。火车划过时差之毫厘,铁轨缝隙间的果菜丝毫未损,绝对是长年累月练就的信心与本事。
细查资料果然有几分渊远:法国传教士白斯德望从新加坡来到暹罗,在夜功河畔遇到八户华人天主教徒,从而以此为据点布道传教,信徒日增,终于找到这个地方兴建教堂。建筑雄伟神圣,室内庄严肃穆,墙壁是以甘蔗糖浆混合水泥砌成,墙上数十扇玻璃彩窗都是从法国进口,流光溢彩,满室生辉。
然后一切又恢复正常。火车一过,人潮马上回到铁轨,摊贩再度把商品摆上铁道,买卖继续。游客们像看完戏散场的观众,各自散开离去。直到下一趟火车驶入。
火车穿过市场的那一瞬间,充满了仪式感。夹道的游客同时驻足,齐齐举起手机、相机,目不转睛对着同一方向,列队欢迎。隐隐的躁动,随着火车的鸣响,升华为阵阵欢呼。原本摆摊的摊贩退下舞台,静候列车轰隆隆扬长而过。
Maeklong是当地的主要河流,还是要翻译成夜功河,毕竟夜功是用了很久的地名,整个地区以此取名为夜功府。夜功的历史可追溯到大城时代,历史上后来改称Samut Songkhram,取自梵语,Samut指海洋,Songkhram指战争,音译为沙没颂堪,当地华人还是习惯沿用旧名夜功府。
就像铁道也是菜市场一样,邦公不只是寺庙,也是兵营(又称Khai Bang Kung,邦公营)。
庙堂不大,从顶部到墙面都被树木完全包围,仿佛隐身茂密枝叶根茎当中。缠绕生长的不只是一棵大树,而是交织了榕树、菩提树等好几棵树木,盘根错节难以分辨,爬满墙面与水泥结构,连成一体。整座建筑几乎被树木完全吞噬,又像是依附着枝干免于坍塌,不动声色中互相较劲而又枯荣共生,生命力如此顽强,神秘而触目惊心。
美功市场不是夜功府的一切。首先,Maeklong原本不是美功,正式翻译应该是“夜功”。随着铁道市场的声名远播,贪图方便称为“美功”。夜功府的美功市场,念起来有点可笑,却何尝不是一种mai ben rai精神的体现?
相对于挤满游客的丹嫩莎朵,安帕瓦的感觉比较从容,可以乘船游览河上风光,也可以完全不上船。岸边有阶梯可以直通水面,只要站在岸边守株待兔,沿河兜售的舟楫就会来到跟前,各种小吃、面食、水果、饮料等等纷纷送上。人潮较多的高峰时段,摊贩也会停在河边,成排罗列,等着你来光顾。
我的建议是从曼谷包车前往,只需一个多小时,时间也比较容易控制,不至于在炎热的菜市场中守候太久。省下的时间可以到处看看,对整个地方会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其实,摊贩不是刻意摆在铁道上面,市场范围也不只是游客密集的铁道旁边。话说夜功府物产丰富,早在铁道还没出现时,市场就已经存在,售卖当地农产品与渔获。1905年开通铁路,就是为了方便运送更多货物。铁路开通后市场原本应该搬迁,但整个市场范围很大,摊贩众多,执行上碰到诸多问题。问题一天天悬而未决,生活还是要继续。所有的摊贩也就安然不动,照旧留在本来位置,就这样共生并存,直到百年后的今天。
游人的兴奋焦虑,对比摊贩的从容淡定,形成趣味的反差。游客们热衷于拍照更甚于购物消费,占满铁道旁的有限空间,对于买菜卖菜都造成干扰,甚至有发生意外的风险,摊贩们却习以为常,所有的不便一概包容接受,纳入生活的一部分。
火车穿过市场的那一瞬间,摩肩接踵的人潮有如摩西分海,摊贩纷纷收起棚子,亮出天光,列车轰隆隆一过,摊贩再度把商品摆上铁道。泰国夜功府的美功铁道市场,每日数次,重复上演着这独特的场景。除此之外,夜功府还有兵士对打,斗鸡罗列,剑拔弩张的邦公寺;从顶部到墙面被树木完全包围的“树中庙”;夜功河带旺的安帕瓦水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