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金认为,家长在监督孩子使用科技产品方面应该扮演积极角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制定科技产品使用规则能保护他们。例如控制他们的上线荧幕时间,不同用途如教育、社交或娱乐,我会允许不同的使用时间。YouTube Kids也内置定时功能,可让孩子知道几时该停止观看节目。”

家长如果要让孩子接触数码媒体,应选择高素质节目,而且要和孩子一起观看,帮助孩子了解节目内容。

杨冠哲则认为产品安全非常重要,特别是电磁辐射量。他透露,韩国的电磁辐射量标准非常严厉,甚至比欧洲还严,很多中国制儿童电子产品不达标无法进口。他因此要确保myFirst产品达到韩国的严苛标准,这样进军其他国家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谈到儿童科技产品市场蓬勃的原因,杨冠哲回答:“这个市场长期被忽略,不少玩具厂商又很老派,还在推出传统的儿童电子产品。现在的儿童很早就接触科技,没有适合产品使用,都在用成人产品。虽然家长们一开始都不愿让孩子使用科技产品,但最后都发现无法避免。”

谷歌去年针对亚太区儿童的网络威胁,公布相关调查报告,指出儿童面对的两个最大威胁是:在网上接触不当内容,以及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分享个人信息。不过约两成本地家长没采取任何行动,只有少过一半的家长使用谷歌的家长监控工具。

杨冠哲觉得,家长应该让孩子尽早接触科技,但要控制使用时间:“我女儿在一两岁就开始使用这些产品。他们提早使用,就会觉得科技产品只是生活的一个普通工具。如果你禁止孩子们使用,当他们长大一点后才用,反而可能会过度沉迷,一头陷进去而无法自拔。”

许多儿童科技产品都能上网,网络安全设计因此也很重要。谷歌身为互联网巨头,推出一系列功能,帮助家长更好地监控孩子的线上活动。例如,SafeSearch防止孩童使用谷歌搜索引擎时,接触到不良内容;YouTube Kids让家长决定,孩子能看什么YouTube频道,限制观看时间等。

佳明产品行销经理陈宛慈:儿童科技产品用户保持稳定成长。(佳明提供)

陈宛慈说,儿童科技产品属于佳明的健身休闲产品线,是佳明的重要产品线之一。“健身休闲产品去年营收较前年增长16%,亚洲市场使用佳明儿童科技产品的用户,自2019年起成长约三成,保持稳定成长。”

同年的福布斯调查也显示,单在美国,婴儿数码产品市场就达460亿美元(640亿新元),每年持续增长。专家预计,这些婴儿成长为儿童后,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安全等,会继续花钱购买科技产品和服务。

林珊珊说,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的应对方案:“有些家长觉得科技产品是万恶之源,有些家长则认为科技可以帮助解决问题。我认为,家长得观察孩子过去使用科技产品的记录,他们的社交能力及情绪成熟度,并坐下来一起讨论。如果孩子容易上瘾,家长就须要采取较强硬的管控;如果孩子很自律,家长就不必管得那么严。”林珊珊不赞同儿童自由到商店选购科技产品,认为产品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应该由家长陪同购买。

数码科技产品在儿童之间普及化是难逆转的大趋势,家长该如何应对?

谷歌新加坡区执行董事本金:谷歌要确保儿童在安全的数码空间里学习和成长。(谷歌提供)

厂商在产品设计上也得平衡家长的管控要求和孩子的隐私权。杨冠哲说:“家长关心孩子,想知道他们的位置,但我觉得不应该知道他们跟朋友的聊天内容。我们应该尊重孩童的隐私,所以我拿掉了家长可以远程开启手表摄像头和麦克风的功能。”林珊珊也指出,家长应该在管控和孩童隐私之间取得平衡,“这得看孩子年龄、社会文化、家庭管教风格等而定。”

“荧屏时间”每天最多一小时,而且只看高素质节目。家长应和孩子一起观看节目,帮助他们运用所学习的东西。

儿童面对两大网络威胁

myFirst创办人杨冠哲:家长应该让孩子尽早接触科技。(档案照)

儿童科技产品应该有什么设计考量?

Vivofit Jr 3儿童智能表能连接手机查询各种健康数据。(佳明提供)

限制孩子的“荧屏时间”以及媒体类别,确保孩子的“荧屏时间”不会影响他们的睡眠、运动量以及其他对健康有益的活动。

林珊珊说,谷歌的安全功能虽然有用,但是家长已经被各种数码平台和应用所“淹没”和压垮。“现在的家长要使用视讯应用跟老师沟通,要使用WhatsApp群组跟其他家长联络,也要帮孩子掌握各种数码学习平台等。每一个应用和平台都需要时间摸索;谷歌的家长监控功能也一样,有些家长可能认为功能太复杂,不愿意学习。”

●2至5岁:

杨冠哲说,目前的社媒平台不适合儿童使用,myFirst Circle让儿童可以在更安全的平台上发贴、分享照片,跟朋友聊天等。家长同时可监督孩子分享的内容,限制谁可看到这些内容等。

儿童科技产品设计的考量

●6岁及以下:

小朋友的“荧屏时间”

家长如何应对

避免使用荧屏媒体,唯一例外是视讯聊天。

知名穿戴品牌佳明(Garmin)2019年起,推出Vivofit Jr系列儿童智能表,至今已生产第三代,并跟迪士尼的漫威电影系列、《星球大战》等联名合作。

myFirst计划年底推出社媒平台,儿童通过智能腕表可以互相联系。(受访者提供)

儿童科技产品普及化?

佳明产品行销经理陈宛慈说:“世界先进国家少子化,使得父母更重视小孩的各种需求,也愿意投入更多资源在小孩身上,加速相关产业的发展。各品牌对于不同需求如健康、安全与追踪、通讯、教育等,推出对应的科技产品,孩童的穿戴式产品大多着墨在安全与追踪类别。”

孩子购买科技产品都由家长买单,因此厂商也必须考虑到家长的需求。杨冠哲说,有些家长想随时掌握孩子的位置,买了具有定位功能的中国科技产品。“但它们使用的是中国定位系统的地图,位置不太准确,有时候会看到孩子在大海中!所以不少家长后来都换到我们的产品,因为我们使用的是谷歌地图。”

●18至24个月: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林珊珊教授:科技产品应由家长陪同购买。(受访者提供)

谷歌新加坡区执行董事本金(Ben King)说:“儿童好奇心非常重,科技可以帮助他们解答许多疑问,也能让他们发挥创意,然而我们也要确保他们在安全的数码空间里学习和成长。”他以YouTube Kids的设计为例:“应用的界面更明亮、更大,让儿童更容易使用。儿童常常在没家长的陪伴下探索互联网,所以我们给家长管理权限,决定孩子可以观看哪些视频或频道,并推荐一些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

准备推出儿童社媒平台

●18个月或以下:

杨冠哲也发现儿童爱跟朋友聊天,有些孩童一个月竟然可以用腕表手机聊1500分钟,也就是平均一天聊一小时。“我要让家长负担得起科技产品,所以设计的腕表手机能连接WiFi,让孩子通过互联网聊天,可为家长节省不少电话费。”

林珊珊认为,产品应该容易使用,电池续航时间长且耐用。“儿童不会好好照顾东西,产品应该能防水、耐摔等,这样家长就不用一直花钱修理或购买。”

不同年龄的儿童应有多少“荧屏时间”,美国儿科学会(AAP)的建议如下: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系主任林珊珊教授受访时说:“成人穿戴式产品的市场已经饱和,科技公司开始瞄准儿童市场不让我感到意外。此外,现在的年轻家长对科技相当熟悉,自然更愿意为孩子购买科技产品。”

杨冠哲最近筹得140万元资金,准备在年底推出为儿童设计的社交媒体平台myFirst Circle。这项服务的灵感来自宝贝女儿,他说:“女儿刚上小学,跟她的幼稚园好友失联,我也没有那名女孩家长的联络。面簿、Instagram、抖音等社交媒体不允许13岁以下儿童注册,于是我就想开发一个儿童社媒平台,希望她们可以在那里联络上。”

陈宛慈说,市场上的儿童科技产品包罗万象,多围绕在视讯通话、定位、拍照、录音、录影等。“为了达到这些功能,产品的体积可能就无法缩小,不太适合孩童;他们比较适合用较轻型或是小巧的产品。此外,如果要搭载这么多功能,电力消耗肯定较大,产品的电池续航不一定能达到孩童生活使用的需求。”

年轻家长 愿为孩子买科技产品

许多科技产品主要针对成人。近年来儿童电子科技产品市场蓬勃发展,厂商推出智能手表、相机、平板电脑、耳机等抢攻市场,本地科技公司myFirst也准备在年底推出儿童社交媒体平台。

儿童电子科技产品市场近年蓬勃发展,不少科技厂商推出智能手表、相机、平板电脑、耳机等抢攻市场。根据谷歌2019年的调查,儿童接触互联网的年龄越来越小,全球儿童平均10岁便接触智能设备,新加坡儿童的平均年龄则是八岁,是全球最早。

本地科技人杨冠哲很早就看准儿童科技产品市场的庞大商机,2017年创立myFirst公司,主要生产针对四岁至12岁儿童的数码产品,包括具有打印功能的相机、二合一腕表手机、数码画板、耳机等。myFirst今年上半年营业额同比增长约250%,商品销售到20多个国家与地区,包括韩国、台湾、日本、欧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