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因被父母赞许或拥抱,感受到父母的爱,有的则喜欢获父母全神关注,一对一出门吃饭。黄少宁说:“了解孩子的个性,以及他们爱的言语,家长可以营造和谐又亲密的亲子关系。”

陈爱明(右二)和儿子(右一)与女儿(左二)感情融洽,孩子们长大后还会和她拥抱亲脸颊。(受访者提供)

陈爱明说:“儿子上小学后,我就不在外人面前叫他的昵称baby了,他曾告诉我会感到不好意思。步入青春期时,我知道和他出门牵手,他会觉得尴尬。现在儿子长大了,反而不会太在意,出门时他会挽着我的手,提醒我走路要注意安全。以后儿子若有交往对象,考虑到对方感受,我会减少这类较亲密的举止。”

上一辈传统形象的父亲较严肃,对子女的爱也较少挂嘴边,现代爸爸黄君(41岁)则主张以行动说爱。他比喻,父母的爱能为孩子的情绪户头添值,宛如银行户头一样,孩子感受到被爱,对他们心灵建设有益。

孩子10岁后宜调整亲密方式

大方展现对家人的爱

父母与孩子的深厚感情,不只建立在肢体语言上,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对彼此的关爱行为。陈爱明说:“我的孩子会通过不同方式表达关爱,女儿平时会发短信,问我一天过得如何,午餐吃了什么。”

换言之,如果母子或父女长期过于亲密,孩子性别意识淡化,缺乏身体隐私和自我保护意识,或影响孩子成年后的性生理及心理健康。

当孩子年龄渐长,父母和孩子还能如往常那样亲亲抱抱吗?双方应该如何调整相处的“界限”?

她说:“家人之间的爱,可以大方展现出来,这向来是我和孩子的相处方式。”

黄君如今会个别安排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和儿子玩电玩游戏,也和女儿定期一对一“约会”吃饭。

黄君(左)和女儿定期一对一吃饭“约会”,促进父女感情。(受访者提供)

孩子步入青春期后,若对父母的拥抱和亲吻感觉别扭,父母可转换不同的亲密方式。拥抱有不同方式,譬如把贴身的正面拥抱换做搭肩;亲吻也可以只亲额头或脸颊。

现代父母一般不吝于表达爱,而拥抱和亲吻等肌体接触,是他们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但当孩子逐渐长大,对这样的亲密互动开始感到尴尬时,家长应适当做出调整,让孩子舒服自在地健康成长。

家长不妨了解孩子爱的语言。《爱的五种语言》(The Five Love Languages)书籍系列作者查普曼博士发现,人们在表达与接受爱时,基本上有五种爱的语言:肯定的言词,有品质的共处时间,惊喜送礼,愿意为对方做事,身体的接触。

家长和孩子之间如何划分亲密的边界?资深育儿专家齐家教育机构创办人黄少宁(56岁)认为,每个家庭的情况和相处方式不同,但作为一个参考,她建议父母在孩子10岁之后,调整与孩子的亲密方式。

黄君的三名子女年龄介于9岁至13岁,他说:“我的两个儿子性格不同,小儿子活泼好动,不抗拒拥抱或亲吻他,11岁大儿子性格比较酷,没什么特别表示或回应。女儿刚上中学,她小时候比较内向,现在会把对父母的爱表达出来。女儿每天出门上学前,我和太太会一起抱抱她,来个家庭式拥抱。”

尽管不吝于表达爱,家长还是要懂得拿捏“尺度”。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身心灵会有变化,父母说爱的方式可调整,双方多沟通,相互了解彼此想法。

有一首现代儿歌《爱我你就抱抱我》的歌词这么写道:“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亲孩子、抱孩子,是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灵上感觉被爱和需要。

她说:“因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现代小孩提早接触各类讯息,包括性相关资讯,但他们身心还未成熟,可能感觉混淆。小时候很多孩子喜欢与父母同床睡觉,有安全感,长大后应该有性别意识,同床未必合适。”

黄君的做法则是家长先主动,让孩子回应。“我有时回到家时先张开双臂,让孩子主动过来拥抱。随着孩子的成长,我看到他们反应上的变化。孩子小的时候,一见到父母回家就很兴奋,会过来抱抱,现在他们渐渐长大,我回到家时,他们有时反而待在房间里。”

不久前两则关于明星艺人与子女相处的新闻,引起网友热议。艺人欧阳妮妮的男友张书豪向她求婚,影片中拍到明星爸爸欧阳龙捧着女儿的脸嘴对嘴亲吻,再继续亲脸颊和额头。另外,台湾艺人狄莺、孙鹏的儿子孙安佐被爆于泰国吸食大麻后私闯民宅,有报道谈及夫妻的育儿法,包括狄莺与儿子同床共眠到15岁。

陈爱明(54岁)育有一对子女,儿子25岁,女儿22岁。她和孩子们感情融洽,在孩子年幼时就常拥抱和亲吻他们,但从不亲嘴。现在睡前孩子们还会和妈妈拥抱或亲脸颊,互道晚安。

按成长阶段做调整

家人之间一些肢体互动是自然、可被接受的,比如黄君平时叫孩子起身时,会稍微按摩他们的肩膀,有助醒醒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