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相框与阿公视讯
串起“脱发手链”
每年,新加坡各大专学府都为我国培育出一代代一批批的创意生力军。今年,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工业设计系的43名毕业生,通过他们的毕业作品为我们生活中各种“痛点”提出创新解决方案。记者专访其中四名特别关注小孩、老人和癌患的设计者,赏析他们亮眼的作品。
怎么让孩子学听写能过目不忘,是很多家长都关注的问题。来自台湾的邓伊伶发现,市面上有很多学习英文新词的手游,但帮助孩子学华文的却少之又少,于是便设计出这款结合手机软件和辅助练习簿的“听写扫一扫”。
用头发制成,让癌症患者彼此加油打气的手链。
设计者:张轩恺
(Teng I Ling,28岁)
孩
代
孩子用手机扫一扫新字,开启动画视频学习了解该文字的形成。她说:“动画以故事和图像的方式带出某个字当初是如何创造出来,今时已被淡忘的含义。我跟一些小学老师聊过,他们说现在的小孩都喜欢动态化的教学方式。他们或许会花更多时间看动画,但对所学的印象更深刻。”若用所提供的字卡成功地把所学的新字与其他字词组,再用手机扫一扫,就会开启一段新的动画解释新词的意思和用法。孩童还能透过绘本上色的游戏深化学习。
老
设计者:刘珈妤
她设计了一个包裹金饰的陶瓷容器,用古老印度失蜡铸造技术,让里头的蜡流失后,留下一个放金饰的空腔。这是印度重铸与复制金饰的传统方式。徐凤璘说:“施者是给予受者一个选择——告诉他们若喜欢金饰的样式就原封不动地保留;若不喜欢可以熔掉重铸。至少他们会乐意去穿戴,并惦念送礼的长辈。这个容器其实是一个对话的开端,让两代人思考传承的意义。”
设计者:徐凤璘
疫情所逼,许多与家人隔离的老年人得开始学习使用视讯与亲人沟通。张轩恺和阿公视讯时,发现他半张脸都在屏幕外,于是他想到用老人家能理解的相框概念,设计出方便老人和亲友视讯的模式。
启动两代对话
张轩恺用相框概念,设计出方便老人和亲友视讯的模式。
(Sen Fong Ling,23岁)
设计者刘珈妤在探讨“脱发”对一个人的影响时发现,癌症疗程所导致的脱发对患者心灵会造成很大的创伤:“因为脱发让癌症患者,尤其是女性更‘显而易见’。”她于是构想出一款叫“链”的手链系统,作为患者互相扶持与打气的方式。
设计者:邓伊伶
(Jeraldine Low,23岁)
患者在第一次疗程会收到一片来自其他癌症康复者的链瓣,并将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脱发收集起来寄到“链”单位。设计者会把他的头发结合染色树脂,制成一片合成首饰材料,然后切割成一片片的“发瓣”,串成手链。患者在第三次疗程会收到用自己头发制成的手链,并将第一次从其他康复者处所收到的链瓣和自己的手链串在一起。这象征患者并非独自承受治疗的痛苦,还有千万患者和他一起勇敢地面对。刘珈妤说:“希望这款首饰设计能一传十、十传百地将希望与鼓舞传递下去,提高患者抗癌的士气。”当患者康复后,便可把自己的手链拆开改装成耳环,并把有自己头发的链瓣传给下一个患者,为对方加油打气。
●受疫情影响,2021年国大工业设计系毕业展在线上举行,公众可上网浏览所有毕业作品:www.sde.nus.edu.sg/did/gradshows/2021/home.html
金饰容器
当人站在视讯相框中央,便会启动感应模式,但顾及使用者的隐私,影像起初会是模糊失焦的,视频两端的人都要挥挥手,镜头才会对焦,开始视讯。张轩恺说:“给老人和小孩的设计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概念和介面越简单越好。我访问的老人和小孩都一致提议用‘关掉’的动作来结束视讯,所以这个设计是对着相框把掌握拳就能结束。”这次的设计过程也让他发现,人们在面对面对话时会移动距离来提高或降低声量,日后他将把人向屏幕靠近或后退来自动调整视讯声量,并把这功能融入视讯会议的设计里。
许多长辈会把自己珍藏的金饰留给下一代,徐凤璘说:“有时样式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接收者会有压力,这些金饰可能承载很多回忆,若把它们熔掉铸成自己喜欢的饰物,即使每天穿戴以表示对长辈的感激,也觉得会破坏这份礼物。”
癌
该保留还是重新铸造?这概念式的“包装盒”启动两代有关金饰施与受的对话。
(Xavier Teo,25岁)
中文听写学习动起来
邓伊伶设计的“听写扫一扫”透过动画让孩子习字留下更深刻印象。
抗癌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