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展出2000年以后洪亚弟闻名的印象派亚克力画,比如《日出》(2003)、《巴黎塞纳河》(2009)、《新加坡天际线》(2012)、《峇厘岛神庙》(2012),从具象演变至不像,动感扑面而来,呈现意境之美。他说:“写实的画面看久了很闷,像又不像比较耐看。加笔是容易的,减笔是困难的。画面还要放松,才会有灵魂。我从水墨枯笔联想到用破笔在画布上,赋予水墨画感觉。”
展览从9月3日至10月6日,在嘉合画轩(Confluence Art Space, 2 Havelock Rd #02-29 S059763)举行,星期三至日下午1时到6时,其他时间拨电9684 9233预约。
以前作油画时,洪亚弟以画刀出击,而今他的亚克力画以色块奠基情调氛围,大挥画笔,结合粗犷的笔触完成。他近些年开始水墨创作,将枯笔效果融入油画,以断续不接的破笔自信地强化所描绘物状的轮廓线条。
通过洪亚弟的想象抒情,牛车水白墙店屋幻变成粉红色,滨海湾海景与新加坡河充满蓝紫色调,马六甲河天光水色清一色蓝,整团橘色调营造威尼斯运河落日氛围,皆以破笔强化画面轮廓。
洪亚弟油画总数仅有50幅,《编织者》(1971)和《编织者II》(1975)是少见的具象画,描绘清迈的编织女工作的场景。到了1980年代,洪亚弟笔触已从具象过渡到半抽象化,亮点作品《舞狮头工匠(安祥山3号)》(1985)写实地记录我国最后一位舞狮头工匠的店铺,而今不复存在。同时期的《驳船码头》以画刀与多种颜色厚涂重叠堆砌成码头旧货仓走廊砖墙肌理的斑驳沧桑。
不再创作油画,也少用画刀的洪亚弟说,作品肌理的复杂与深度源自作画的不计成本,从不考虑颜料用多少,一面上了很多颜色,一面涂掉许多,再上色。他看到梵高原作厚涂的肌理,想到梵高没钱买油彩颜料,全靠弟弟赞助,但作起画仍那么奢侈,涂上那么多层,很是感动,可惜当时的世人无法理解梵高的作品。
水墨印象 爵士情调
回顾半百创作 动中生境
展览从8月24日至9月4日上午11时至晚上7时,在南洋艺术学院义安公司第一及二展厅(80 Bencoolen Street S189655)举行。
洪亚弟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以前用色以黄兰花色、焦棕土色和生棕土色等暖色调为主,这次改以粉红色、土耳其蓝和天青蓝为主色,可说是想象的色彩,赋风景予主观心象与情感演绎。他美化了日常场景,红色的杂货店出现画布中显得朦胧灵动。他每天去吃早餐的勿洛咖啡店外面的绿树则变成蓝色。
新加坡文化奖得主、画家洪亚弟虽然81岁高龄,仍对绘画热情如火,向记者展示手机里存档但尚未展出的新画,题材从戏曲人物到静物画,其实他已有两场个展即将举行,其中之一便是在母校南洋艺术学院的第16次个展“炫·色——洪亚弟画展”,展出超过40幅亚克力新画,大玩色彩与笔触。
疫情期间,洪亚弟被困于儿子住家,创作出亚克力小品《伦敦圣彼得堡》《在码头边》,用笔特轻盈,用冷色调,质感轻薄温和,传达如雾似烟的水墨氛围与爵士乐般的情调。至于近期的水墨画实验,他费时两三个月调整用笔力度,笑说:“作水墨画要用轻功才行。”
洪亚弟第17次个展“动中生境”9月3日起,在嘉合画轩举行,展出自20世纪70年代的油画、混合媒介、亚克力画至2022年的水墨画共39幅。配合画展出版的同名画册,收录洪亚弟45幅杰作,是画家至今收录最广的作品集。
想象的色彩不老的热情
延伸阅读
展览展出1980年代混杂水彩和亚克力颜料,用干笔在湿纸所作的混合媒介《新加坡店屋》和《中华总商会》,静态画面中带动感与活力。当他从油彩转向亚克力颜料时,最初以纸本实验,后才转向帆布画面。他说:“我作画讲究速度,亚克力比油彩颜料快干,而且没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