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馆藏的摄影师Nguan的摄影作品《无题(新加坡系列)》(2011-2013),展现着隐藏在新加坡日常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孤寂的身影——躺在儿童游乐场滑梯上的老人,喧嚣的咖啡店里拨打公共电话的倚杖老者……艺术家说过,孤独“只是现代生活无处不在的一个症状——我们彼此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但感觉却更加疏远。”其作品《新加坡》(Singapore)曾在2017年被《纽约时报》杂志评为年度十佳摄影书之一。

美术馆委托新加坡文化奖得主韩少芙(81岁)创作装置艺术品《黑森林》。艺术家自2011年起开始创作黑森林主题雕塑,灵感来自童年记忆。孩童时,居住在樟宜一带的韩少芙,有次看到森林起火,她急忙取井水与左邻右舍一同灭火,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韩少芙曾在2013年和2016年就这一主题进行探索。2024年的新版创作,装置材料来自国家公园局的树枝,结合木炭,呈现出一片遭无情砍伐而毁灭的森林景象,一些看似没被烧毁的树枝则提醒观者人类对大自然的责任。

东陵福位于女皇镇是新加坡最古老的组屋区之一,即将重新发展。影片中,居民口述与组屋毗邻的废弃铁道及与周围树林的鸟儿的互动,有的学会模仿鸟鸣,有的忆述猫头鹰入屋陪伴的动人故事。鸟儿在栖息地中以剪影或木偶形式呈现,配以各种悦耳的鸟鸣声。由艺术家露西·戴维斯(Lucy Davis)发起的“迁徙生态计划”,成员包括电影摄影师、作家,与其他艺术家,如声音艺术家唐在(Zai Tang),共同创作艺术品。

教育展厅根据主题,从美术馆馆藏中精选新加坡与东南亚当代艺术作品,同时委托艺术家进行创作。展厅每年更换一次展品,作品以平易近人为考量,注重以人为本,探讨家、自然与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也包括特定地点、记忆与时间所催动的艺术对话。美术馆策展及学术研究总监叶德晶博士在媒体预展上说:“学习需要时间,我们希望公众能够不断重返展厅,可能每次来看(艺术品)都会看到不同的东西。”

当代艺术教育始于儿童般不受抑制的好奇心和开放的心态。新加坡美术馆@丹戎巴葛分销园在一楼的第二展厅设立永久性教育展厅(Learning Gallery),明天(7月20日)起开放,不仅适合亲子家庭前往,也面向所有年龄层。

展厅设有小型图书馆,现提供英文书,日后会加入其它语言书籍,让访客深入阅读了解当代艺术。此外,还有与访者互动的墙面与站台。

开幕展主题为童年,展出五件艺术品。叶德晶说:“探索童年是一种将我们所有人(无论年龄)联系在一起的共同经历,我们希望展览为参观者提供相聚和相互学习的机会。”

艺术团体“迁徙生态计划”(Migrant Ecologies Project)呈献的录像作品《(如果你的诱饵会唱歌,放野的就会来)像透过树叶的影子》(2021),时长28分钟,值得从头看到尾。该团体多次重返东陵福(Tanglin Halt)现场,影片中不同种类的鸟鸣回荡与居民的记忆回声、诗歌片段相互交织就像透过树叶的阴影一样。

教育展厅从7月20日起开放,展出时间为上午10时至晚上7时,地点为新加坡美术馆@丹戎巴葛分销园(39 Keppel Road #01-02 Tanjong Pagar Distripark S089065)一楼。开幕嘉年华于7月20日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举行,入场免费。“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你的好奇之旅”特展当天入门票有20%折扣。详情见网站bit.ly/SAM- LearningGallery

印度尼西亚艺术家朱利安·亚伯拉罕“多加”(Julian Abraham ‘Togar’)的声音装置《言行举止》回荡在展厅。听起来像“sssttt”和“ehm”的声音可能与画廊中听到的耳语或清喉咙声有关,引发访客展开联想。

作于2013年的鸟型雕塑《深疤凰》与三巴旺谐音,源自艺术家唐大雾1988年从英国留学返新,回到从小玩到大的三巴旺,以养鸡场设立新加坡第一个当代艺术村落“艺术家之村”(也称画家村,The Artists Village),后在1990年被迫迁走的经历。鸟型相信是长尾夜鹰(学名Caprimulgus macrurus),在三巴旺出没,发出嘟嘟声。唐大雾取名“深疤凰”,将遭受开发与破坏的三巴旺比喻为伤痕累累的凤凰,钻石镜片隐喻鸟儿在浴火重生的灰烬中流下啼哭的眼泪。

新加坡美术馆@丹戎巴葛分销园新设永久性教育展厅——开幕展以童年为主题,探讨家、自然与环境对人们的影响,以多元的当代艺术形式,激发开放好奇的心,共同体验艺术之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