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团还将特别访问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国家海洋博物馆,为当地民众带来一场免费的惠民音乐会。郭勇德说,这场节目以“生态琴缘”为主题,宣扬生态保育意识。《姐妹岛诵》改编自王辰威的成名作《姐妹岛》,取材自新加坡的同名外岛的传说。演出大厅有一面巨幅LED屏幕,将同步播放展现姐妹岛海洋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纪实画面。此外,乐团还将演奏经典动画片《小美人鱼》的配乐,和中国作曲家陈思昂分别为白鳍豚、藏羚羊、朱鹮等濒危物种创作独立乐章的作品《生生不息》。
新加坡华乐团行政总监何伟山说:“这次巡演主要是受邀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庆祝新中两国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成立30周年;同时受中国北京国家大剧院邀请参加‘国乐之春’艺术节,这也是新加坡华乐团首次在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乐团也受天津大剧院邀请举办专场音乐会,并将到访中新天津生态城,呈献惠民音乐会。”
何伟山说:“新中两国有着深厚的华夏文化历史渊源。自1990年建交以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断加强,各类合作不断提升。从文化交流层面看,华乐界的互访合作尤为突出。两国华乐界人士已然成为一家人,在各项合作上齐心协力。而此次巡演,更将为华乐文化的传播创造新空间,为两国的文化交流掀开新篇章。”
叶聪介绍,《挂毯》吸收了东南亚甘美兰音乐、印度传统音乐的风格,并采用更适合华乐律制的四度叠置和声,打破文化的界限探索音色的可能性。打击乐和弹拨乐在当中也有相当出彩的效果。华乐交响史诗《海上第一人》则是源于叶聪在航班途中偶然读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发现其航线经过新加坡海峡,遂生灵感。由罗伟伦创作并首演于2005年新加坡艺术节,这部作品在历史题材中加入爱情线索,并融合戏剧、声乐、华乐交响、马来舞蹈等多重元素。作曲家特别为此次巡演精编为《海路》《海魂》《海缘》三个乐章,以交响诗的形式呈现。
“乐融狮城”苏州站、北京站的节目由荣誉指挥叶聪策划,开场曲《挂毯:时光飞舞》和最后一首压场曲《海上第一人—郑和》分别出自两位前驻团作曲家埃里克·沃森(Eric Watson)和罗伟伦之手,并同为2006年由新加坡华乐团举办,以南洋风格为题材的华乐作曲大赛的获奖作品。
“乐融狮城”天津站将在天津大剧院奏响,是新加坡华乐团在天津亮相,由首席指挥郭勇德执棒。开场曲《融》是现任驻团作曲家王辰威的代表作之一,展现新加坡多元种族文化的交融,以及华乐团在音响和音色上的可能性。《天网》是乐团的保留曲目,由罗伟伦根据新加坡多元艺术家陈瑞献的同名诗作创作。诗词题材取自《华严经》,表达生活万物互为牵连的同体大爱的哲学思想。郭勇德还特别选用中国作曲家关迺忠和赵季平创作的打击乐协奏曲《龙年新世纪》和管子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组曲》展现两位青年打击乐演奏家巫崇玮、许文俊和管子演奏家张硕的独奏风采。
华乐交响史诗《海上第一人》
何伟山透露,此次赴华巡演花费将近80万元,获得文化、社区及青年部设立文化捐献配对基金的支持。此次庆祝苏州工业园区30周年的文化活动将持续至5月,包括苏州芭蕾舞团和苏州昆剧院4月来新演出,以及琵琶首席俞嘉将在5月赴华与苏州交响乐团合作。
继2023年11月精彩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之后,新加坡华乐团本月底即将再次受邀访问中国,由首席指挥郭勇德和荣誉指挥叶聪领队,在苏州、天津和北京展开“乐融狮城”巡演。
著名作曲家谭盾创作的胡琴协奏曲《火祭》由其为电影《1937》创作的配乐发展而来,作品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对死难者的缅怀,以及对和平的祈盼。这部作品充满空间感和仪式感,演奏家将环绕观众席,宛如身临一场祭祀典礼。乐团首席李宝顺将独奏二胡、高胡和中胡三种胡琴。琵琶首席俞嘉独奏的协奏曲《天梯》由中国作曲家罗麦朔创作,采风于古蜀文化的三星堆遗址,作品以通天神树为主体意象,展现川蜀先民对于太阳的原始崇拜。叶聪称赞这部作品充满原始主义色彩,独奏部分精彩绝伦。
在天津办惠民音乐会
新加坡华乐团巡演行程紧凑,将分别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3月30日)、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4月1日)、天津大剧院(4月3日)和国家大剧院(4月5日)呈献三套精心设计的节目,曲目包括两国作曲家创作的经典华乐交响与协奏作品,并展现具有南洋风情、或以新加坡为题材而作的乐曲。此外,乐团首席李宝顺、琵琶首席俞嘉等独奏家也将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由首席指挥郭勇德和荣誉指挥叶聪领队,新加坡华乐团将在苏州、天津和北京展开“乐融狮城”巡演。曲目包括两国作曲家创作的经典华乐交响与协奏作品,并展现具有南洋风情、或以新加坡为题材而作的经典乐曲,如《挂毯:时光飞舞》和《海上第一人—郑和》等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