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宣纸上长出根须,即是他幽灵般飘荡的生命具象。
马福民受访时说:“比起早期作画使用的帆布,这次的作品倾向选用宣纸,除了更贴近亚洲文化,也因为这种混合媒材形式更具弹性,不受画布格局所限。”
即日起至1月6日,中午12时至傍晚6时(画廊只在星期三至六开放) Art Seasons画廊(50 Genting Ln, #03-02 Cideco Industrial Complex, S349558)
马福民认为混合媒材的创作过程,近似集剪纸、彩绘、裱糊和纸塑等行为于一体的中国传统纸扎工艺。童年在外公的莲花三太子寺庙度过,成为他的艺术启蒙。除了祭祀用的纸扎用品,文物神像的面容神情也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
原材料包含稻草纤维的宣纸,反映了东方的稻作文化与坚韧亘古。马福民提到中国传统建筑用于粘合砖墙的糯米砂浆,成为古建筑如长城屹立不倒的原因,这让他感到惊异,并将此精神入画。
旅澳新加坡艺术家马福民在本地举办个展,以亚克力颜料、宣纸、耳机和行李箱等混合媒材,探索自身浸濡在文化混杂与离散状态的内心世界。
宣纸体现坚韧亘古
2023年,马福民回到本地办展,名为“当根碰上岩石”(When These Roots Encounter Rocks),邀请观众前来探究他的多重身份,也为华人移民经历,以及离散背景下的身份认同提供另一种叙事声音。
祖籍金门,在新加坡出生而后移民澳大利亚,马福民(49岁)对文化混杂性和身份的流动极有感悟,通过画作来探讨移民的身份认同。1980年代移民澳大利亚后,常常感到格格不入,身处边缘地带。他经常创作的自画像中,萦绕不散的文化错位和混杂感,成为核心主题。
如果“I Exist Because You Exist”一作中,那条受到感应就会触发移动的舌头,意味着言说和失语的状态,马福民其实透过试探艺术媒材的界线,发明个人的“移民语言”。在绘画的基础上,他透过调和亚克力颜料,塑造形如植物根须的立体线条。此次展出12件作品,仅一件在画布上完成,另有八件混合了亚克力颜料和宣纸等材料塑造。其他脱离画布的画作则另取基底,或根植于木箱或中空于画框,都是跨越边界的创作尝试。
值得玩味的是,流行元素常见于他的作品中。发出内心嚎叫的“True Flames Within”,腹腔中原来住着一只哥斯拉,其他展品中也能找到快餐文化、超级马里奥、互联网迷因和颜文字(emoji)的踪影,可见从小到大,不同阶段的摄取都成为他的创作养分。马福民以颜文字为例说,那是现代人的普世语言,超越肤色与文化。
马福民个展“当根碰上岩石”
根须般的线条长出人头,如独立于画布,悬挂在画廊墙面的四幅自画像“Rooted Resolve”,或如茫然仰头上看,以寻找出口的“The Escape from ‘Nowhere’”。而“My Left Hand Operates at 25% Capacity”中装在行李箱中的手,更象征离散与漂流的无力感。
流行元素常见于作品
马福民认为混合媒材的创作过程,近似集剪纸、彩绘、裱糊和纸塑等行为于一体的中国传统纸扎工艺。他以亚克力颜料、宣纸、耳机和行李箱等混合媒材,探讨移民的身份认同,为离散背景下的身份认同提供另一种叙事声音。
在其混融的色调和线条中,可感受到压抑、困惑与好奇的复杂情绪。马福民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虽然神经多样性思维为混合颜色带来挑战,却也鼓励他大胆使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