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的玩笑话说,乔伊斯可是被文学耽误的音乐家,但人类应该庆幸他当不成歌手,最后为我们留下如此重要的文学瑰宝。
继周作人之后,相继出现过数十种中文译本,通晓丹麦语的叶君健之译本流传最广,他在欧洲生活多年,译文依循西方的风俗民情。有意思的是,各种版本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几经修改,有的翻译成“旧年末夜”,有的译成“岁除之夕”,有的是“旧年的大年夜”……煞费苦心,为的是消融东西方文化习俗的鸿沟。
贺倩茹:《麦琪的礼物》 最聪明的送礼人
第一次听说欧·亨利,是从我的父亲口中。我已经不记得具体的时间了,也许是小学,我有一段时间酷爱阅读小说,他便推荐给了我,说这位美国短篇小说家非常会写出人意料的小说结局,最著名的篇章便是《麦琪的礼物》。
但在以前,在中国,在我的学生时代,圣诞节还不是这个样子。青涩的小孩不了解《圣经》的故事,传统的中国节日早已被先辈丰富了意蕴,在西方传来的情人节里表达爱意太过露骨,打听喜欢的人的生日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他们便把年少的爱意小心翼翼,又珍而重之地藏在圣诞节礼物里。暗合了《麦琪的礼物》中深刻又珍贵的爱情,但若对方无意,也可借由不明义喻的文化差异,用一句“朋友”掩盖住呼之欲出的暗恋心事。
但以圣诞场景来说,还是乔伊斯《都柏林人》里最后一篇小说《死者》给人最强烈也最隽永的感觉: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发表于1846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被译成百多种文字,流传世界各地,对推进中国五四运动也有一臂之力。
周作人大概是最早将《卖火柴的小女孩》译成白话文的译者,提倡文学“只应记载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将平民的生活提高,得到适当的一个地位”。周作人身体力行,实践新文化运动的主张。1918年的译文后头还特别注明,童话中小女孩出现各种幻觉,与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严寒—通红的鼻子》,描写农妇在林中冻死时所见过去的情景相似,“可以同称近世文学中描写冻死的名篇”,体现了五四运动对人道主义的重视。
热爱音乐的乔伊斯,作品中总有音乐,《尤利西斯》就套用了音乐结构,这篇《死者》则用民谣串起人物的前世今生,格丽塔因为一首民谣想起了青梅竹马的麦克尔·弗瑞,在他17岁的那个遥远冬季,因她的离去而死。
格丽塔的内疚与痛苦无以复加,加布里埃尔更不知所措,他先是嫉妒,然后是怜悯,最后与世间一切的变化达成和解:他决定改变行程到爱尔兰西部旅行,好好欣赏他美丽而忧伤的家国世界。
谁说童话是写给儿童的。安徒生童话,越读越不是。童话只是借童言童语、超现实的幻想,来刺激成人的大脑,就像《国王的新衣》毫不留情地拆穿说谎成性的大人们。
对于一个成长于中国内陆小城镇,且没有什么宗教信仰的孩子,当时很难从圣诞节中读出什么特殊的节日意义,也不知道麦琪(Magi)是指耶稣降生时,前来朝拜的东方三博士。在这个圣诞节重读这篇小说前,记忆里储存的版本是小说中的妻子名为麦琪,但圣诞节要给喜欢的人送一份礼物的印象却从此留在了脑海里。
圣诞节让你联想到什么?教堂、礼物、音乐还是大餐?有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的圣诞场景给你留下特别印象?早报副刊阅读版特别企划,由编辑、记者和特约记者分享各自的文学圣诞,重温文学经典的隽永和普世价值。
一场例常的家庭圣诞晚会,表面欢乐底下有爱尔兰的民族议题、艺术的雅俗思辨、阶级的矛盾,以及情感的纠葛。参加宴席的加布里埃尔这一夜心潮起伏,一会儿振奋一会儿跌落谷底,最后似乎悟出了某种生命的意义。
圣诞节少不了音乐,那是神圣赞礼也是给市井小民的一点快乐氛围。狄更斯就曾以《圣诞颂歌》为题写了一本圣诞精灵现身的小说,至今仍是许多人最爱的圣诞文学作品。
在充满消费主义陷阱的当下,任何特殊的日期,都会被商家利用,让你为爱人或自己消费,不特殊的日期也会被想办法赋予这种意义。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是多么光荣地跟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故事结尾,安徒生用人性的笔触,点亮手中最后一根火柴,也是上帝的火柴,将小女孩送上天堂。
陈宇昕:《死者》 天下宴席无不散
楼梯在小说里是个很有趣的意象,大家阅读的时候,不妨多一点心思解读楼梯的意义。
说起圣诞节的文学场景,《卖火柴的小女孩》立刻浮现眼前,大概每个人都耳熟能详。故事讲述圣诞前夜,一个仍在街头卖火柴的小女孩被冻死的悲惨命运。
圣诞节像元旦前菜,投入温馨和暖的节庆氛围之余,你开始想,就快到今年的尾巴啦,该如何为这一年定调呢?有没有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或者辜负了什么人? 常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见到羊男,在村上和画家佐佐木Maki合作的《羊男的圣诞节》里倒有种天真可爱的模样。翻开童画绘本,暂时忘记现代都市的孤单寂寞,求而不得的精神世界,但看羊男君如何度过圣诞佳节。 具有音乐才华的羊男受委托创作圣诞音乐,供奉逝世2500周年的圣羊上人。但羊男白天要到甜甜圈店上班,夜里只要在租房里弹起钢琴,就会被房东太太警告。 尽管盛夏就收到委约,一直到圣诞节前几天,写歌的事羊男还是一筹莫展。 他求助学识渊博的羊博士,才知道写不出东西是因为在圣诞夜吃了有洞的食物,受到诅咒。羊男试遍方法也无法破解诅咒,在“什么都不是”的怂恿下跳进一口泉水,来到圣羊上人的家,却在那里与路上遇到的人物重逢。原来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圣诞派对。 派对结束后睁开眼睛,羊男发现自己躺在租房床上。故事一如《桃花源记》,羊男想再拜访始作俑者羊博士,却发现原址只是一片空地,根本没屋子。再也无法见到这些人了吧?留下的,只是信箱里一张画上圣羊的圣诞卡。 美好节日过后,人们又要回到寻常日子,面对无聊但包伙食的工作,保你安居但难搞的房东。当生活的转机骤然敲门,仿佛要拯救你于庸碌俗滥的人生,但原来要得到它,一点也不轻松。羊男最终在圣羊上人的家欢快弹起钢琴,完全忘了几个月来写不出歌的痛苦。也许,比圣羊上人更难捉摸的,是缪斯女神。 话说羊男在甜甜圈店里讨生计,却只因在圣诞夜吃了有洞的食物便受诅咒,作为知识分子和指路者的羊博士在描述前因后果时,口中尚在大啖甜甜圈。神明和掌权者可不该如此霸道。
孙靖斐:《羊男的圣诞节》 拯救庸碌人生要付出代价
美国名导演约翰·休斯顿(John Hutson)生涯最后一部电影,1987年的《死者》改编了乔伊斯这部同名小说。导演安排格丽塔走出阴影,在楼梯间听歌,身后是彩格玻璃窗,仿佛圣母玛利亚形象,与小说交相呼应。
在圣诞的前夕,一对生活拮据的夫妻想给对方准备一份圣诞礼物。妻子黛拉身无长物,除了一头羡煞旁人的头发,而丈夫吉姆最引以为傲的是祖父传承下来的金表。于是妻子将光泽美丽的头发卖给了假发商人,为丈夫买了一条白金表链;而丈夫卖了自己的金表,为妻子买了用来装饰长发的玳瑁梳子。
最迷人的一幕出现在散席之际,加布里埃尔的妻子格丽塔在楼梯间阴影处聆听楼上小房间达西先生演唱爱尔兰民谣《奥格里姆的少女》(The Lass of Aughrim)的场面;加布里埃尔站在楼下欣赏妻子的姿态,暗想自己如果是画家,会把这幅画命名为《远方的音乐》。
谁又能说他们不聪明呢?
大道至简,童话正是用质朴的文学语言,向人们传达文学的本真和普世价值。
欧·亨利在小说的结尾中写:“对所有送礼的人而言,他们俩是最最聪明的。这两个人就是《圣经》里提到的贤人。”
吴晓媛:《卖火柴的小女孩》 童话的本真和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