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新华作家开始在台湾出书,有者通过秀威这类提供按需出版服务的出版社,以小量印刷试探台湾市场,或如新文潮出版社直接在台湾印书、发行,当然也有作家与主流出版社合作,如诗人陈志锐2022年在时报出版社推出诗集《长夏之诗》,谢裕民新书《不确定的国家》今年(2023)也赶在国庆之前由时报出版社出版。

时代变了,新加坡语言环境与语文政策也都不一样了——1980年代南洋大学被合并,传统华校走入历史,双语教育以英语为主母语为辅。同时期倡导的讲华语运动也大刀阔斧收编民间方言传统,从针对老人家少讲方言多讲华语,到如今变成针对年轻人恳求:除了讲英语要不要试试看讲一点华语?

写作是为了怀旧吗?

希尼尔对诗的态度则是敬惜字纸,宁缺毋滥。

这次林高与希尼尔申请使用文化奖奖金,邀请本地翻译家白雪莉翻译,预计在来临的新加坡作家节发布。

“你做好准备了没有?”谢裕民喊话后发现:“我们这边大部分作者其实都只是想到平时投投稿,然后集结成书,但做好准备要出去了没有?包括水准够不够?”仍是个问号。

【新书发布会消息1】 浮云和水晶:出了河口便是大海——希尼尔和林高诗集联合发布会 对谈:希尼尔、林高 主持:周德成 诗乐:白欣平 日期:9月3日(星期日) 时间:下午2时30分至4时30分 地点:国家图书馆大厦16楼观景阁 报名:https://cutt.ly/sawpoetry

小说家谢裕民不写诗,偶一为之是因为写作中的小说里有个人物要写诗,所以小说家角色扮演了一番。

谢裕民认为小说家不能总是聚焦在自身,必须适当跳脱。

翻译可为新华文学寻找新读者。(档案照)

选择到台湾出版,谢裕民认为,走出去至少可以进入中港台相对成熟、专业的出版环境,这也是一个写作者期盼的写作环境。

华文诗以抒情为大宗,本地诗人写本土情,写久了会不会有所局限?谢裕民问。

但这是不是也意味着新华作家必须淡化本土色彩?

谢裕民说,他们兄弟几人出生在加冷河口的敏雅岛(Pulau Minyak)——新加坡岛中之岛。他还记得小时候搬家,从河的一端搬到另一端,父亲朋友从耳朵上变出一支笔来,即兴在沙地上画图,很快就建好了四平八稳的亚答屋——童年如此魔幻。希尼尔则自豪地说,他应该是写最多加冷河的作家了。他在第一本诗集《绑架岁月》(1989)的作者简介里写自己出生于加冷河畔,开始构筑自己的文学乡土,代表作《加冷河》。如今最新诗集《弹性系数外的浮云》(2023)里也收录了《潮湿的记忆》与《置一条河于度外》组诗继续书写加冷河。

这些力量包括政府的支持。希尼尔以国家艺术理事会为例,当局有很多补助作家写作的项目,确实有推动文学创作的野心。但他在相关部门参与审核补助申请,说实话,看不到有潜力的作品。

于是我们又回到鸡与蛋的死回圈:语言环境、教育政策。

林高的童年在静山,如今已是宏茂桥工业区,后来林高搬到加冷河畔,开始收集加冷河的故事,2021年发表散文《探春和百衲被 说加冷河畔的故事》,其中一节记录了他读希尼尔《潮湿的记忆》后的自问自答:希尼尔有可能用诗重建童年吗?“我想,本土性一直在变化中,不断充实,有的已经流失。它,不是神圣的铁板一块让我们去拥抱。也就是说,了解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才了解所谓本土意识是什么意思。”

希尼尔、林高与谢裕民分别于2008年、2015年与2021年获颁文化奖。每份奖金8万元,可用为文学艺术相关项目使用。希尼尔与林高都是第一次申请使用,想用于出版诗集与翻译,没想到一波三折,申请过程折腾了他们一年多,迟迟不获批准。希尼尔坦言,差一点就放弃了。如今计划成型,希尼尔为当局缓颊说:“以公务员的立场,他们必须非常谨慎。”

可是如果写了作品没人看,掌声哪里来?

【新书发布会消息2】 《不确定的国家:李光耀与新加坡》——新书对谈会 主讲:谢裕民 对谈人:牛油小生 日期:8月27日(星期日) 时间:下午2时至4时 地点:友联书局 报名:https://reurl.cc/Yez8VD

小说家为什么搞起历史研究?谢裕民说,采取非虚构的笔法,是因为发现现实比小说更精彩。

“好的作品全世界都在等待,但你要怎么让人知道?”

谢裕民说,要让外国读者接受新加坡作品,需要在文化上长期耕耘。他以台湾作品通行于新马为例,那是因为长期以来,台湾流行文化通行于新马,大家相对熟悉,更容易接受。

开拓读者还有另一个方法:翻译。

寻找读者:让作品走出去

而河是流动的,古哲人赫拉克利特说:人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不过林高认为,诗人就应当从自身出发。

兄弟俩一直以来都蓄鲁迅胡,现年74岁的林高(本名林汉精)是后来者,退休后才开始留胡子,满腮白须如今是林高的标志。林高说自己在写作上也是后来者,起步比谢氏兄弟慢,先是写写散文、微型小说,到老了才动笔写诗,今年(2023年)终于出了第一本诗集 《一只飞行的水晶》。

《弹性系数外的浮云》是希尼尔阔别20年的新诗集。他说他敬畏诗,不敢轻易下笔。过去20年希尼尔忙于作协工作,同时致力发展本地微型小说创作。总结自己的微型小说实验,他说:“我不敢讲我把微型小说发挥得淋漓尽致,至少多方面的创作技巧、手法、形式,我基本上都实验完毕。”

三位写诗、写小说的作家,都曾是加冷河畔的居民。创作历程像河般流动。面对语境不利的现实,依然埋头书写乡土,期待读者,更有无尽的自我期许。

每谈及华语文现实,本地华语文社群总是悲怆且无力。希尼尔坦言,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只能培养能简单理解华语文的学生,不具备培养华文作家的条件,甚至无法培养华文文学读者。但既然“华文的式微已是事实,那我们不用去太多伤感。我们要面对它、接受它,再做一些自我的调整,不能整天自怨自艾,这无法改变事实。”

本地作家林高、希尼尔与谢裕民除了写作还有哪些共同点?

作品中重要意象:加冷河

现年66岁的希尼尔(本名谢惠平)与64岁的谢裕民是亲兄弟,虽然都是理工科毕业,但热爱写作。年轻时出道不容易,叛逆的兄弟俩因投稿被投篮,曾一度在两周内每天投稿一篇轰炸文艺版主编。后来他们合写了一本书,那还是用笔名的年代,22岁的希尼尔以“齐斯”之名写作,20岁的谢裕民则叫“依汎伦”,出版散文集《六弦琴之歌》,开启作家生涯。

虽然他们同样都祖籍潮州,自称说话带有点潮州音,但写作时并没有把这层潮州人身份放得太重,反倒加冷河才是他们作品中重要意象,而加冷河这个关键词还可以翻译成另一个文学关键词:本土意识。

希尼尔说:“要怎么走出去?我想我们先走好它,先做好一个作家的本分,把题材写好、写满,最后读者看不看得到,必须仰赖其他力量。”

于是希尼尔回归诗,因为心中那把火仍不灭。

谢裕民在刚出版的《不确定的国家》里扮演非虚构作家,讲述战后新加坡的建国之路,呈现李光耀、林清祥、方壮璧、东姑阿都拉曼等人物的来往与斗争。

希尼尔曾于2004至2016年担任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目前是作协名誉会长,常有机会与中港台写作团体交流。他发现,中港台对于新华文学的研究不少,有很多学术读者,却缺乏一般读者。唯一例外是尤今,她适逢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读者对中国以外世界充满好奇的年代,以旅游作家之姿,累积许多中国读者。但这个机遇,本地其他作家如今难以复制。

林高的态度亦然,他说:“新加坡有培养华文读者的问题,那么新加坡华文作者在这样一个读者来源不多的情况下坚持写作,实在应该给他鼓掌。”

新华文学在中港台:缺乏一般读者

但无论如何,作家写了东西还是希望有人读。

若用关键词表达那就是:潮州、加冷河、文化奖与胡子。

林高则把它看成一种参照,他说:“过去人的淳朴也好,过去的景观也好,都是一种参照,让你知道我们现在的进步,跟以前原有的东西,是不是有些过头了。现实是往前走的,当你要有所认知,就可以告诉自己‘agak-agak’就好。”

林高新诗集里出现不少马来语,他还记得小时候听阿嬷的潮州话里自然参杂许多马来话,感慨如今新加坡流失了语言的缤纷。希尼尔提醒:马来语是新加坡的国语。谢裕民补一枪:“我爸爸当年要拿公民权要考马来语。”

林高诗集《一只飞行的水晶》、希尼尔诗集《弹性系数外的浮云》与谢裕民非虚构作品《不确定的国家》,是2023年新华文学备受关注的作品。三位文化奖得主不约而同出书不常见。(叶振忠摄)

林高认为诗要能动人以情,但不能滥情。

文学亦然,要有感情,可以激昂,但不能沦为口号,更不要造作。

同样心系本土,林高的诗则走淡雅路线,从生活中提炼诗意。

希尼尔说:“我们大概是借古来解释现在的东西,好像我写《潮湿的记忆》,写过去我们生活的情况,描写现代人对过去历史的一些冷漠、一些不重视。除了怀旧、感叹,还有期待。”

再问:如果本地没有读者,在环球化时代,是不是可以走出去?

撇开外界影响,林高更倾向于回归自身。在他看来,学者看作品往往是配合一个现象或热潮,把作品当做研究的注脚。他不会为了学者,也不会为了其他读者写作。对他来说,写作在新加坡是一种高级的自娱活动,这种娱乐最后能留下有用的东西。

1982年的加冷河景观。(档案照)

谢裕民、陈志锐外,台湾宝瓶文化也刚签下黄凯德的诗集与小说集,诗集《如果爱情是一间鬼屋》将在8月22日七夕节上市,选在鬼月中的情人节,噱头诚意满满。

谢裕民认为,无论作品是本土化抑或国际化,新华作家首先要拿得出作品。

新加坡就像一条高速流动的河流,没有一刻静止。

林高说:“诗的内容有局限性,是对的,但你写得好,它就是一首超越性的诗。唐诗里很多写景抒情的作品,可是仍然传下来了。诗不一样要写大题材……不一定要讲大道理。西洋诗会说理,会说得很深。我们的诗歌必须有思想才有力量,但你必须想办法把你的思想变化成为一种形式、一种语言、一种表达、一种情感。”

也许目前的现象是新华作家走出去的起点。

政府给钱很谨慎,诗人写诗亦然。

agak-agak,马来语,意思是自己拿捏一下。

最后用谢裕民常说的一句话做总结:想这样多做什么?写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