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立志的悲剧让世人看见部分中国工人的处境,当人们回过头细读他的作品,细嚼他短暂的生命、真挚且忧伤的文字,才真正感受到这个看似美好的世界存在着巨大悲伤。

“一颗螺丝掉在地上∕在这个加班的夜晚∕垂直降落,轻轻一响∕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就像在此之前∕某个相同的夜晚∕有个人掉在地上”

杨光奇希望通过再创作,赋予许立志作品新生命。此外,也展现许立志作品的不同面向。

《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3月14日在新加坡上演,届时杨光奇将自弹自唱,通过音乐、肢体、影像与文字重新诠释许立志的作品。

展现诗作不同面向

杨光奇马上联系在澳门的制作人,希望可以联系到许立志身边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络与策划,他终于完成了诗曲创作,于2019年首演《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他说,许立志的诗歌中出现许多关于死亡的联想,他认为这是来自一位诗人的情怀,或是对死亡的着迷。至于许立志关于日常工作的思考与描写,其实很多人都会有所共鸣。他记得有一次在爱丁堡艺术节演出,许多年轻艺术家生活拮据,为了参加艺术节而付出许多金钱和精力,许立志的诗歌带给他们共鸣。

那一年,富士康、生产线、农民工、自杀、工人权益……等关键词为世人勾勒出现实的残酷。许立志的新闻被广泛报道后,远在加拿大的音乐家杨光奇第一次搜索诗人的作品,一首接着一首阅读……

创音乐作品。

仿佛你我都能在许立志的诗歌之中发现自己,或自己生存的状态。

2014年9月30日,年仅24岁的中国诗人许立志坠楼身亡,激起反思的涟漪。

“我是写曲的,当时第一个冲动就是要为这位诗人做艺术上的反应。”

 购票:ironmoon.peatix.com

疫情期间,杨光奇通过线上直播演出,反讽的是,人们正使用着许立志等工人在流水线上被压榨生产出来的智能手机产品来观看。

 《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杨光奇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成长于澳门,曾留学加拿大及葡萄牙,现居多伦多,致力创作原

杨光奇说:“我们跟许立志所代表的工人似乎没有关系,但你每次拿起iPhone、电脑,那都是由工人焊出来的。因为有这些人的付出,才有我们的富饶。要如何平衡?没有人有答案,但不表示我们可以不去思考。”

 晚上7时30分、9时30分

 艺术之家(旧国会大厦) 票价:30元、24元(优惠票)

 3月14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