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即日起至3月4日,星期二至六上午11时至晚上7时,在Fost画廊(1 Lock Rd #01-02 Gillman Barracks S108932)举行。星期日及公假只限拨电66943080预约。入场免费。
汪春龙说,我们走在街上,经常都在镜头里,几乎人人都有一台智能手机。他在户外拍照,经常有人要求他删掉照片(比如撞上婚外情)。他在办公电脑贴post-it便利贴遮挡相机镜头,灵机一动将大型便利贴带到街头,邀请陌生人挑选便利贴颜色,贴在额头上摆款拍照,以提醒公众对隐私的认知。
“流动停车场”系列回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加坡,没有情人酒店,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梦想拥有轿车,贴报纸在车窗上,象征追求隐私与自由的空间。汪春龙重构了以前的场景,放在去年的时间背景里拍摄,十年后重看,又是另一个时间点。他说:“这是当时年轻人成长中追求隐私与自由的过程,获得自由之后,就失去了隐私。这是抓不住的一堆沙。”
汪春龙为出自《易经》的紫微斗数的逻辑性说服,10年来跟过不同的老师(包括ISZN国际紫微学会的大耕)研究,希望协助他人算盘,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盲点。展览取名“己心”,上下字合为“忌”,汪春龙觉察到很多人的痛苦源自执着,执着背后的欲望与追求若得不到,能否放下?他计划将解读的形式表演带到世界各地,让公众偶然观展下得以聆听未来,更了解自己。
“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失去了隐私的空间,逐渐接受并麻木了。”旅居纽约的新加坡知名摄影师、视觉艺术家汪春龙(John Clang,50岁)不久前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这么说。他在本地举行最新个展“己心”(So this is what it feels like to be free),以过去、现在与未来探索个人隐私问题。
用沟通对话“建构肖像”
汪春龙超过百件的“Sans the face”系列(2019年至今)在疫情之前拍摄,有些时间点有历史意义,其中一张是80岁妇女在旺角站示威现场,地上涂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另一张在2019年美国纽约奢侈品百货店Barneys倒闭时拍照。在香港,95%路人会参与这项计划,新加坡人听他讲几句就跑掉,阿姆斯特丹人耐心把话听完,纽约人问可以得到多少钱。
探索隐私的未来系列“艺术家解读命盘”很有意思,没有摄影过程,而是艺术家为公众解读紫微斗数命盘。汪春龙说:“摄影师用相机,我用你的命盘来让你了解自己。你得到的是谈话记录,图片就在脑海中。摄影不一定要用相机,而可以通过人与人的沟通对话来‘建构肖像’。这比拍照的互动更深入,更有意义。”
展厅有块印着紫微斗数十二宫位的布帘,记者采访前提供生辰八字,坐在布帘后,聆听汪春龙约一个小时的紫微命盘解析。汪春龙以三方四正解析,很理性扼要,点出了过去的10年“偏辛苦”,今年开始的另一个10年的好变动如何把握。展览期间现场与远程解读档期已满额,墙上贴满参与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