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琴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乐器,我们现在通用的踏板竖琴是法国人19世纪初才发明的,因此曲目文献也比较少。”陈慧雯说:“那部竖琴音乐剧是一个十分新颖的创举,有演奏有表演,有剧情有道具,30多台竖琴同在舞台上,给所有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9月9日举办的“Let the Harps Sound”讲座上,来自不同国家的竖琴演奏者将畅谈成年人学琴的经历。讲座后,参与者还有机会亲手尝试演奏竖琴。陈慧雯说:“本届竖琴节的主题是‘彩虹上的梦想’,我实现了20年前的梦想,现在希望通过我的音乐和故事,鼓励更多人追求他们的梦想。”

原定在英国举行的2020年世界竖琴大会因疫情延迟至今年举行,陈慧雯将呈献一部全新的音乐剧创作,由她本人作曲。多年来,Rave Harps经常向本地作曲家如冯国峻、黄有杰、Eric Watson等邀约合作,丰富竖琴文献中的亚洲内涵。

当时亚洲的竖琴家寥寥无几,离她最近的是一名旅居新加坡的英国竖琴家。为了心中的热爱,每到学校假期,陈慧雯的父母不惜六小时的车程把她送来新加坡,跟老师学两周后再返回马来西亚。这份热爱不仅让她数年如一日地两地奔波,直到大学期间,她还积极参加当地的校园乐团和社区乐团演出。

“很多人对竖琴感兴趣,但碍于某些刻板印象,没有迈出第一步。”陈慧雯说:“比如有人认为竖琴是女孩子才能学的乐器,竖琴很贵,成年人学竖琴已经来不及等等。其实竖琴是一件非常陶冶身心,适合任何年龄层学习的乐器。”

回到新加坡后,陈慧雯与新加坡交响乐团、新加坡华乐团都常有合作。通过演出,很多本地人认识了竖琴,成为她的学生。其中有人后来更赴欧洲深造,成为职业竖琴演奏家。

有关竖琴节全部音乐会和工作坊详情,请浏览www.singaporeharpfest.combit.ly/RHEventTix购票。

1998年,陈慧雯在澳大利亚毕业取得室内建筑(interior architecture)学位后移居本地,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同时,也作为新加坡交响乐团的特约演奏员参加演出。两年后她决心迈出信心飞跃的一步,去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竖琴演奏硕士。

2011年,陈慧雯和好朋友小提琴家严曼、大提琴家刘君艳组成三重奏,第一次代表新加坡登上在加拿大举办,三年一度的世界竖琴大会舞台;2014年陈慧雯带队Rave Harpers竖琴团去澳洲参加世界竖琴大会;2017年,在香港举行的世界竖琴大会上,陈慧雯与30多名学生呈献本地原创的竖琴音乐剧。

为竖琴跨国求学

20年后,她创办的Rave Harps竖琴工作室有逾百名学员,不仅数次登上世界竖琴大会(World Harp Congress)的舞台,今年4月,陈慧雯的两名学生在比利时举行的“Felix Godefroid”国际竖琴比赛上夺得两组别的头奖。

理想的种子是在陈慧雯少年求学时种下。成长于马来西亚芙蓉市,陈慧雯最早接受的音乐教育是钢琴和小提琴。她回忆:“我在9岁的时候和父母出国旅行见识了竖琴这样乐器,特别喜欢,从此就全心扑在竖琴上了。”

竖琴节工作坊对公众开放

9月8日至11日,Rave Harps将举办第七届新加坡竖琴节,呈献五场音乐会,八堂大师课以及面向公众的讲座与工作坊。

2002年,陈慧雯在美国取得竖琴演奏硕士学位后,放弃深造机会选择回到新加坡,立志拓荒耕耘本地的竖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