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世义是新加坡华乐团唢呐/管首席,学唢呐出身的黄德励是鼎艺团助理指挥。
来临21日的“共鸣”音乐会,从专业乐团的演奏家、教学第一线的唢呐老师,到年近花甲的业余爱好者黄一村,年仅11岁的唢呐女孩施颖,近30名唢呐/管乐手将呈献不同类型与风格的唢呐与管子作品。学会也邀请目前留学西班牙的青年作曲家黄志耀创作音乐会同名作品《共鸣》。黄志耀也是南艺唢呐本科毕业生。
1 Straits Blvd S018906
傍晚5时30分
改变人们对唢呐的印象
以往校园华乐团里,唢呐是扣分题,是连累人的乐器,但现在指挥们都会找一些可以让唢呐出彩的作品,让唢呐的音色亮相加分。
——黄德励
本地音乐圈今年迎来了阮咸学会、打击乐协会,如今再添唢呐/管学会,凝聚各自器乐社群。
疫情促成学会成立
一般器乐学会、协会为单一乐器,但唢呐/管学会则结合了唢呐与管子两种乐器。会长靳世义解释说,虽然人们对唢呐有偏见,但无论在中国或新加坡唢呐仍很兴旺,但管子就连在中国也处在必须“振兴”的边缘,他希望成立学会能推广唢呐,同时帮助管子活起来。等到若干年后,再交由年轻一代决定是不是要独立开来。
他们说,之所以组织学会,是要更强调学术和普及教育。
经过前辈的耕耘,如今学会成立可说是各方面条件都满足了。
如今,经过本地唢呐工作者的努力,为唢呐音乐注入流行与酷元素,改变大家对唢呐的印象。黄德励说,以往校园华乐团里,唢呐是扣分题,是连累人的乐器,但现在指挥们都会找一些可以让唢呐出彩的作品,让唢呐的音色亮相加分。这说明从基层水平就已经有了提升,学生也不再排斥这响亮的乐器。
吴伟鸿受访时说,希望可以把行政上的经验贡献给学会。之所以会倡议建立学会,是希望沟通各年龄层的唢呐与管子演奏家与学生。疫情中要举办吹管音乐会仍挑战重重,他说不能有任何疏忽。
学会集合了本地唢呐与管子演奏家、教育工作者,成员包括李新贵、刘江、张硕、张楚和、黄琡媖、莫哈末阿菲克、曾德瑞、吴伟鸿等。
担任学会经理的吴伟鸿也是本地回响吹打团的团长。
黄德励也指挥校园华乐团,就他观察,从前校园乐团基本招不到唢呐学生,大家都觉得很土很吵,刻板印象认为这是办丧事的乐器,老师必须又哄又骗,一如他求学时的经验,本来想学二胡,却被分配到笙,当唢呐学长毕业后又被调到唢呐声部,没想到却促成他修读唢呐专业。
副会长黄德励则说,唢呐与管子在一起其实也反映了新加坡的特色。他说,本地学唢呐的乐手,十之八九也都学习管子。
新加坡唢呐/管学会将举办成立音乐会,展现本地唢呐与管子的多元面貌。吹管乐手在疫情下被视为“高危群体”,演出受限,却反而让他们有时间思考未来,因而促成学会的成立。
靳世义受访时说,20年前,李新贵曾向他建议成立协会,当时甚至还起草了章程,不过最后大家忙于乐团工作没有实现愿望。快转到2019年底,年轻一辈的吴伟鸿、黄琡媖、莫哈末阿菲克、曾德瑞找他吃饭,谈到建立学会的想法。紧接着本地乐坛因为冠病疫情遭受打击,吹管乐手更被视为“高危群体”,演出受限,虽然很苦,但也因此有了时间思考自己这项专业的未来。
上网购票:ticketmaster.sg/activity/detail/21_suonaandguan
黄德励则回忆起自己初入南洋艺术学院修唢呐专业时,音乐系主任理查德·亚当斯问他为什么想学这门乐器?有考虑过未来有没有工作吗?当时大家对唢呐仍缺乏认识,也充满怀疑。不过现在南艺已经陆续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唢呐毕业生如吴伟鸿、黄琡媖这对唢呐夫妻。
新加坡唢呐/管学会今年9月成功注册,来临11月21日举办成立音乐会,展现本地唢呐与管子的多元面貌。
20、25元
11月21日(星期日)
靳世义希望学会未来可以办音乐营、讲座、音乐会,培养后辈;同时也要走出去,办唢呐与管子的音乐之旅,去到音乐文化的源头,比如他的家乡河南,或其他风格地区如山东、东北。他说:“他们民间的东西实在太厉害了,我都不敢在他们面前吹,总是羡慕得流口水。哪怕只是去看看,浸濡学习,看看发源地是怎样的生存状态,了解以后,你就会改变看法。”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表演厅
疫情反倒促成了学会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