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作家逝世激发出书

郭诗玲希望通过大家道出的理由彼此激励。

除了作家们的文字,郭诗玲也执笔绘画作家肖像,白丝木负责英译与篆刻。

她说:“就像本地作家李青松在书中写的‘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深层原因出于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作家们提供的各式写作的理由,既能相互给力,也能为读者给力,交相辉映出迷人的能量,如本地作家梁海彬在书中所言,‘突破时与空的束缚,去和另一个生命碰撞,温柔地或激烈地迸发出未知的可能性’;尤其能在疫情期间出版一本书默默陪伴大家,润泽心灵,是一种福气。”

参与的作家有的是郭诗玲的师长朋友,也有素未谋面者,但征稿过程非常顺利。大家明白独立出版的困难,都耐心等待,过程愉快、暖心。郭诗玲透露,本书供稿者之一张嘉嘉甚至在交稿后还赞助150元作此书的出版经费。“大家时不时的鼓励把我从时不时自我怀疑的深渊拉拔出来。”

9月26日“岛国出版业新独立时代∕精巧好玩”的周刊专题刊出后,发现自己竟然没有邀请坚持独立出版多年的郭诗玲一起参与,当着犯了“灵感塞车”的问题,非常惭愧。

郭诗玲将这本主题书当作个人生命中的一首诗,“一种误入歧途中的行为艺术”,接下来她还是会以个人文集为出版主轴。

“直至2018年读到年轻作家谢世的新闻(编按:作家荆云2018年11月逝世,得年39岁),成了最后一根稻草,把这个点子压在案上,敦促我非做不可。于是,一周后我开始广邀千字稿(当然最终收到的有长有短),借此了解20位(曾)定居新加坡的作家,以及12位海外作家(或他们自谦的写作爱好者),在这个大环境下仍无利可图地写作的理由,茕茕伏案的身影……此书集结了海内外各年龄层作家提供的写作理由,有热情,有睿智,有情义,希望此书也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稳住一颗颗任何想写作,或因为写作而颠沛受挫的心。”

制作一本书成本不小,对此郭诗玲说:“是啊,是很烧钱,可是就是太喜欢书本,没办法,只知道这样很快乐,就把每一年当最后一年,把每一天当最后一天,随心尽情活着吧,像真真那么真,那么痛快。”(友谊书局、城市书房购买)

为什么一直坚持烧钱出书?《拉长的影子》似乎提供了答案。

郭诗玲自2014年独立出版诗集《我走在我之上》以来,没有停止过脚步,陆续出版了《穿着防弹衣的我们怎么拥抱》《当你灵感塞车》《说好不搅拌》等,共七本诗集。不仅包办内容与排版,内文也都出自她之手,手写风格独树一帜。爱绘画的她,在2018年也出版了《野生的心:郭诗玲水墨画集》。

误入歧途的行为艺术

郭诗玲接受电邮访问时说,其实从自己开始出版诗集以来就很想了解其他作家写作的理由,只是迟迟没有行动。

这本书里她邀请了本地作家谢清、刘培芳、吴伟才、梁文福、贺尔、隋庭、林艺君……海外作家向阳、鸿鸿、毛尖、马尼尼为等人分享各自写作的理由。当中有资深作家也有写作新手。

上周逛书店,一本白晃晃的书在架上,仅黑白两色,是郭诗玲独立出版的中英双语新书《拉长的影子:新加坡与外国作家写作理由32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