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为安静的车厢空间,突然传来几首曲子,我坐在一端,始终听不出来自另一端乘客手机的是歌,还是演奏厅长廊回荡的杂音。声量之大,像极有人在一台投币点唱机播歌,逼迫众人一起听个人喜爱的曲风。原本悦耳的音符,此时听起来竟如此冗烦刺耳。

手机又传来聊天室的简讯,有人问大伙儿对美国总统大选结果的看法。我的手指还来不及寻找文字,另一位朋友接过了话柄,说一名游客在小红书里抱怨岛国食物又难吃价格又昂贵,再也不来了。 “你们怎么看这事?”

车厢内的噪音继续絮叨,空间的安宁已荡然无存;我索性回复简讯。

这么一说,食物与政治好像扯上关系了。两者都有粉丝,拥戴的理由可有可无,可合逻辑可荒谬,忠实的支持者谈到心头爱时,都可理直气壮,大条道理。除此就是旁观者——眼睛雪亮的分析家和凑热闹的吃瓜族——也在参与投票。但此票神圣与否,就不得而知了。

我看了那位游客上传的沙爹和其他照片,文字则以多个感叹号点缀。她在自己专属的空间吐苦水或找茬,言语再怎么没艺术性,内容再怎么没可读性,她至少秉承了娱乐至上,吸睛为主的精神,有博君一笑的效果。乍看之下的愤怒,不外是自身权力感所带来的理所当然——俺是旅客来这儿消费,岛国上下的著名美食就必须符合俺的口味。

食物的原味和特色,本地人的味蕾的偏爱等等,都不在考虑范围内。对方也没定义何谓好吃,反正自己的感觉就是标准。从消费心态来看,这种“我花钱故我对”的天经地义,是可以理解的经济思维。日本的零售业不是奉顾客为神吗?一般的消费文化也造就了数不清权利意识被压抑的众神。

坐在清早的巴士,望着窗外路上行人身上熠熠的阳光,一些往事,要信守的诺言,世间的聚散,重新在心头点燃。还想着刚刚撤退的那场豪雨不知会否再狂轰,手机亮起多则简讯。

我回头一瞥刚才那位手机音量大如雷声的乘客。若有人与其对峙,坚持要她戴上耳机,导致双方大打出手,不知谁是赢家?

“你对美国总统输赢双方有何高见?” 有人问我。真知灼见我没有,只觉得不是一方赢了,而是另一方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