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博爱座的面前,可以施行“两不急”:一、不急不急,妇孺第一:过马路时,要礼让老弱妇孺,坐地铁巴士时,要让座给老弱妇孺,乃至有吃的、用的,都要老弱妇孺优先。二、不急不急,伦理第一:人与人相处,要懂得尊重伦理关系。例如,吃饭时,长辈父母先吃;坐位子时,师长前辈先坐。凡是有什么优待的机会,都能尊重伦理,不踰越分际;懂得伦理第一,这是做人的根本。

然而,所谓的让出博爱座,不能有“可怜你所以让座”的想法,不能否认的是,在生活中,许多人行慈悲,是救济你、帮助你,是站在能救济、能帮忙的立场,对方是被救济者、被帮忙者。所谓的慈悲,应该是“你的苦就是我的苦,你我是没有差别的”,这种慈悲和博爱是不同的。佛教所讲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让不让座,每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佛教相信,没有具备慈悲心,修行任何法门,都不能与菩提心相应的。另外,一般我们对人行慈悲,也在评估对你有没有缘,我高兴不高兴,或者想到你将来要如何回报我。但佛菩萨的道德,是不管你我有没有缘,不管你是否会回报我,都愿意行慈悲。

·不急

星云大师说:分享信息:博爱座在世界各大城市行之有年,其概念起源于北欧国家无障碍环境,英文称为优先座。设立目的是让孕妇、生病者、老人和身障者(或受伤者)等族群,能安全地搭乘大众运输工具。这种座位的特色是藉由标示,或漆上与其他座位不同的颜色,呼吁民众让位给上述需要的人,但并无硬性规定,让座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意愿。

·慈悲

让不让座,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坐的人与期待让座的双方,都需有同理心或善解心,才能让博爱座发挥最大的效用。在生活中修行的人,我们为何不把谦虚礼让的美德多加发挥,让人间更加美好呢?

这些不急,重点就在突出和谐第一,能有和谐,一切事物也能往善美的方向发展,何乐不为呢?试想,我们如果因为急于一时与人纷争,甚至酿出祸来,这是多么划不来啊!

就此而言,让座行为是出于关怀他人的善意,因看见他人的需要而有所行动,若受制于道德压力沦为机械性的义务,便失去美善的初衷。倘若善意发自内心的爱,即便非乘坐于博爱座,都会视他人需要而让座,另外也不会对博爱座上看似无乘坐需求的乘客予以斥责或逼其让座,而会思考其是否有隐性需求,如不耐久站或身心疲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