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多少人买名牌仿品?仿品、假货和山寨货等等虽有区别,但统称为“真的伪作”也无不可。对于肯买仿品的人来说,他们不会认为是违反了知识产权法,只不过是脱离残酷的现实消费水平,以另一种廉价方式取得那遥不可及的地位和身份象征。
几天前翻开报章,被一起发生在中国有关偷盗倒卖数千具尸体的事件震惊,也颇为不解。过后神州的朋友,给我详细讲解了殡仪馆如何在火化场内剔除尸肉取骨;为的是制造骨材料卖给医疗机构。唉,利润的魔力,殡葬的贪腐。
艺术和文学领域,皆有赝品和剽窃。即使是教育程度高的公众,也不一定有鉴别真伪的能力。造成这种缺陷的因素很多,而多数人的定向思维也间接使得虚假的现象和东西更猖獗。人们阅读或聆听的是一些字词和知性,也就是抽象概念;很少人会不厌其烦,慎之又慎地求证发言人,执笔人的可信度。
几年前,早报在一篇专访中问了为一位年轻女入殓师为何选择这特殊的工作。入殓师说,在她面前的每一具尸体在世时,都各自做出了不同的贡献。而自己能做的,就是让这些人得体地有尊严地上路,以示尊敬。我读后颇为动容。女入殓师尝试从他者的角度解读的生命,以善去服务无法回报她的对象身上。
有什么比死亡更可怕? 就是死后不知落入怎样的殡葬管理所的手里。有什么比亲人离世更令我们悲痛?就是至爱的人离世后还得不到应有的基本尊重。
只要包装和行销做得好,假以乱真也是一门艺术。运动赛事有服禁药,媒体有不属实的报道,人与人之间戴不下的面具。仅就商业社会的现象而言,人们习惯与作伪的环境共处。法律呢?一般来说,法律也只制裁造假得最招摇的情况。换言之,没揭露之前,假的东西都以真的身份存在。
但人性贪婪所涵生出的各种形式的大作伪,向来渗透各个领域。君不见网上购物站充塞着价格高于品质的低劣产品,唯美却华而不实的广告,甚至连用户5星评价也可能是商家剪贴或买回来的伪作。线上购物的你我,每日就在这大作伪的现象下过日子。
我不禁想,不幸牵涉在盗卖护体的事件中,死者家属接获的骨灰的成分,有多少是真的。或许,最可怕的事是在寻常人如医疗人员,入殓师的手中,握着的不寻常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