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稿子的当儿,电脑正播放Cicada创作的《巨木曾在的痕迹》,画面是台湾原始的桧木林。魁梧的桧木曾被砍伐殆尽,通过森林保育计划,再次茂盛。我的思绪也随着旋律走入树林,仿佛闻到桧木的幽香。

那年台湾友人带我到台东海岸听涛。他是我当年在花莲七星潭旅游时认识的淘气小男孩,10年后我们偶然联系上,我后来专程去台东找他。朋友带我去的海边是他常看海的地方,从小与海为伍,我想他的生活离不开海浪拍打岸边的涛声。

Cicada是蝉的英文名称,之所以取名Cicada是因为人们察觉到蝉的出现,往往只听其声不见其体。成军于2009年的乐团十多年来已推出至少九张音乐专辑。他们潜入海洋,走进森林,吸取大自然的精华,作品丰富多元。

想起多年前在台湾阳明山领略大自然的气魄。当时我在小油坑看遍地的芒草随风摇曳,风呼呼地吹,方能感受风穿过山脉、穿过峡谷、穿过树林,如缱绻絮语传入耳边。我把风声录下来,当作大自然的礼赞收藏起来。

Cicada接受《小日子》的访问时刚推出新专辑《走入有雾的森林》,这是乐团成团10年之际,从海洋走向高山的创作。我甚少听演奏曲专辑,不过对其创作理念颇为赞赏。上网听了几首曲子,皆留下好印象。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Cicada去年11月底前来新加坡举办一场音乐会,并在草根书室办了创作分享会,两项活动的门票都售罄。他们的音乐版图终于延伸到岛国,让更多人认识这支出色的乐团。可惜我抽不出时间出席,错过现场聆听他们的分享和表演。虽然有点小遗憾,但人生过半百无须事事强求,期待未来能有机会观赏。

数年前从《小日子》杂志中悉知台湾有个乐团以在地的生态环境为灵感,创作出优美的演奏曲。名为Cicada的四人乐队,由钢琴手江致洁、小提琴手许罡恺、大提琴手杨庭祯与吉他手蔡巽洋组成,曲风为新古典乐。

Cicada用音符描绘自然生态的面面观,并以悠扬的演奏曲把大自然深藏的故事诠释得丝丝入扣,时儿委婉时儿激荡。山的灵气、海的磅礴,有种无法言喻的能量,净化心灵,这不正是城市人所需的养分吗?

最近的周末深夜,我都上乐团官网看演奏视频,让我陶醉其中。音乐录像里的台湾自然景观拍得唯美,无论闭上双眸听演奏曲给予的想象空间,抑或边听边观赏画面的视觉享受,都有意境美。有些画面以高空拍摄,不禁想起已故台湾纪录片导演齐伯林的《看见台湾》,同样以关爱台湾的大自然为出发点,触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