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设计的大学毕业生自我介绍说:自己的优点是踏实能干,接着念出一串号码——996、007、886。这串号码代表他愿意接受的上下班时间,996指早上9时上班,晚上9时下班,一周工作六天;007指中午12点工作到半夜12点,一周工作七天。

前阵子结识了一名应届毕业生L,L在中国出生,前几年来新加坡念书,月前刚从本地大学毕业,总算熬过了大学课业、考试的焦虑,没想到紧接着迎面而来的是求职的焦虑。

薪资要求方面,几名求职者,最低要求3500人民币(约650新元),有两人要求五六千人民币(约930至1116新元),名牌大学毕业生开价1万2000人民币(约2230新元)。即使不吃不喝,这几份月薪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可能连付房租都还不够。

焦虑似乎无所不在,王梓轩应对的方式是尽量减少接触能引起焦虑的源头,包括不看网上评论,将心思精力放在充实自己,每天冥想打坐,上课学习新东西。不跟他人竞比,专注自我增值,这样才能逆袭焦虑人生。

有一场戏,张若昀为了让学生了解招聘市场的残酷现况,带着他们到招聘展见识。他在会展上设立招聘摊位,注明想聘新媒体营运人才,岗位要求具备大专或以上学历。前来求职的四人包括:研究生、设计专业大学毕业生、名牌大学毕业生,以及技术学院新闻专业毕业生。

之前有几部现实题材剧叠加呈现主角的困境与痛点,好听是贴地气,不好听是贩卖焦虑,不仅会招致观众反感,还有可能制造社会焦虑感。刷社媒看到别人的辉煌成就、升职加薪、秀出健身成果或分享豪门生活,羡慕时不自觉产生焦虑感。看得越多,焦虑感随之增加。

最近在追看张若昀主演的中国校园剧《鸣龙少年》,这部剧赤裸裸地展现高考压力、毕业生面临的求职困境。演员几乎都是演技派,张若昀饰演的热血教师雷鸣一如往常,演技在线;饰演高三学生的五名青年演员虽非流量演员,同样贡献了亮眼的演出。他们在戏里各自背负着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在努力自我治愈、逃离困境的同时,还得为挤入大学窄门,全力准备高考。

最近访问港星王梓轩,聊到网络霸凌议题,延伸谈到社媒带来的焦虑感。他说,很多小朋友都觉得社媒好玩,可是他们不会察觉到社媒的攀比现象带来的无形压力,“他们觉得只能在社媒平台呈现最完美的自己,再回看真实的自己会有落差感。”另外还有人沉迷点赞人数,“很多孩子会气朋友、父母不点赞他们分享的内容。为了这件小事,他们的世界甚至会因此崩溃。”

除了高考、求职的压力,《鸣龙少年》还探讨家庭教育与畸形亲子关系议题,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由中国青年演员张琛饰演的社恐自卑高三生禹洋。父母离异后,母亲为了照顾禹洋,到他就读的学校食堂工作,这种用力过猛的溺爱与控制欲把禹洋养成“妈宝”,他感到窒息却不敢反抗,导致社交障碍、口吃,甚至遭霸凌也不敢吭声,内心对未来充满焦虑。很期待看他在《鸣龙》如何走出焦虑,逆转人生。

王梓轩专注自我增值

随着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愈加困难,竞争越来越激烈。跟L聊天时,她说一早认清现实,所以即使家人都在中国,她毕业后回国的意愿不大,希望留在新加坡找工作,可是眼看签证快到期,多封求职信都没有下文,她除了焦虑,也只能焦虑。

《鸣龙》谈高考求职焦虑

在人生不同阶段,总会有一些焦虑情绪——小时候有学习焦虑,步入社会面临就业焦虑,还有对容貌、结婚和成家的焦虑,有时候越努力越焦虑,越焦虑越努力,最后落得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