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好的人,一定是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吕氏春秋》载,要考察一个人能否担当大任,有几种方法,其中一个就是“怒之以验其节”,故意激怒他,观察他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破口大骂,还是沉着隐忍不发;是斤斤计较,还是很快忘怀得失;是归因他人,还是主动自我反省。
事后,臧克家问季羡林:“你明明被人误解,她骂你,你为何不还嘴?”季羡林笑笑说:“大家都看着呢,我又何须多做解释呢?”
情绪是人成功、成就的重要影响因素。正面情绪有满足、宁静和欢喜。负面情绪有愤怒、嫉妒和焦虑。正面情绪像阳光,负面情绪如泥沼。
“生气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自制力…”
改变
不如改变心态,把乐观、欢喜带给别人,自他皆受益,那不就是快乐的生活吗?
人的一生大半都受情感左右,无论人际往来、是非得失,甚至生死存亡里,都有喜怒哀乐,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情绪面对,就在我们的选择。如果每天斤斤计较、遇到不合心之事就沉不住气,甚至挑衅威胁,这个品字又要如何去面对?尤其是家中还有老幼,也会为他们带来负面影响。
控制
而能做到“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善于将怒气转化为手段,化解困局”的人,我们能不赞叹他的人品吗?
星云大师说:分享故事:国学大师季羡林和臧克家(中国现代诗人)在饭馆吃饭,一名孩子因为玩耍摔倒在地上,季羡林赶快伸手把他扶起来,结果却被孩子的母亲误会,以为季羡林在欺负孩子,那名妈妈还破口大骂:“一个大人为什么要欺负小孩?要是我儿子受伤,我跟你没完!”季羡林静静地看着那名妈妈不说话,周围的顾客看不下去,纷纷指责妇女蛮不讲理,其中一人就为季羡林辩白:“是孩子自己不小心摔倒,这位先生好心扶起他,你为什么不问青红皂白就骂人啊?”
儒家讲“不动心”,道家讲“不二意”,佛教更讲“不分别”,都是要我们在人情相处上,不要太过分别,不要太容易动心。发现自己在失望、生气、悲伤、嫉妒、怨恨时,要立刻设法化解这些情绪;发现自己在计较、比较、贡高我慢时,要立刻平衡自己的心态。情绪是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如果控制的好,这就是我们人品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