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喜欢《快乐氧气,捎花抵达》。她的好友为她的氧气筒设计了服装,还拿着一束花,很是可爱。她用自己的方式让本来冷冰冰的氧气筒有了朝气,每天要对着的,不能任由它让空间变得死气沉沉,主动装饰它,改变自己的心情。我也很喜欢书中的第二部《他们的最后一里路》里头写的苏东坡、林徽因。读到她分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你去》,很有感触。凄美的爱情总是让人格外揪心。

有意识、深刻地活着

第一届城市阅读节开始了。这次的阅读节,我有幸参与主持了台湾知名主持人陈文茜的新书《晚安,我的生命》的分享会。这是一次很有趣的缘分,让我兴奋也紧张了好久。大约在3月时,和新加坡慈怀理事会的伙伴看了她在线上的新书推介,对于她面对生命的姿态,我们都很感动,于是有了邀请她办分享会的想法。刚好华文媒体集团那个时候在筹备城市阅读节,我们就提出了这个建议。

配合这个星期还在进行中的第一届城市阅读节,邀请你一起来阅读这本书。

一联系上,陈文茜马上接受了邀请。她一直是努力的人,做节目时希望影响人们,推动社会。这一段人生,她更是不吝于分享,我相信也是因为她希望能继续奉献。就如她的书里写道:死亡“没有面孔,默默无言,我纹丝不动,不看它一眼,不同它交谈,我继续让生活缤纷,有时还过得活灵活现。”这也是新加坡慈怀理事会一直在推动的基本理念——“活得精彩,走得自在”。

我看到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真挚,更重要的是她对自己的爱。其中一个篇章的主题是《活着,就要有梦》。她叙述自己竟逐渐没有了“病识感“,去医院、打针、吃大量的药和维他命变成了日常的一部分。但她生命的焦点不在这些会让她觉得自己是病人,会让她不快乐的事情上,反而是其他更加值得自己去珍惜的事物上。接受这些是活命的必需,然后超越一切的”不快乐“,分秒不浪费在这些点上。

热爱生命,无惧死亡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缺和空,有种虚,也很惭愧。毕竟我也在大众传播领域、主持的位置。我虽然也时时想着能带给听众什么,但是比较起格局,我的好小。也因为有这样的感触,更是被提醒“莫忘初心“。就我个人而言,也让我有了很多的启发和触动,尤其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陈文茜,那么地自信。我感觉她的自信根基是源于她对生命的热爱,所以她对死亡根本无所畏惧。

以前看过一个说法,人到病了、老了,看到”期限”了,就会突然看清生命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因为你终于无法再存有“侥幸”的心态,你终于明白死亡就是人生的完结,而你完全无力对抗。但是你若不恐惧,就能淡定地去面对。就如陈文茜一样,生了大病但还是优雅地戴着制氧器,在夜里听着音乐,出了神还会忘我地跳起来。《晚安,我的生命》乍看像是写“死亡”,但看完后我更觉得陈文茜写的是“活着“。我们要怎么有意识地活着,深刻地活着。若把生命分成多个阶段,这最后的一段要怎么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