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不是预言家,前景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从本世纪初以来这段日子,或由于造访东孝的画廊、其爱妻吴素琴的新加坡芭蕾舞学院,或纯粹到保留建筑原貌的“老公教”怀旧,使不少校友频频问访奎因街,络绎不绝。

教会围墙上添置的小天使,目的为了赞颂教堂中的圣灵,理所当然。但到访“老公教”的校友,如果也绕到奎因街前门进口的教堂走走,或去参拜,从另个角度看,嵌满了一墙的小天使,其实也日夜为劫后重生的母校祝福祈祷!于是你也会回忆在校时曾经偷懒,躲到教堂的一角午睡;或会考前夕心慌意乱,到后园的圣母神龛前念经寻求保佑。

奎因街公教中学创办于1935年,校歌中所唱“黉宇高耸”的三层楼校舍于焉而起。直至1960年代由于收生渐多,校舍不敷所用,乃在时任校长张世典修士的奔走下筹款,于1965年建竣了三层楼上加盖的礼堂,而1972年中学部旁侧的添建四层楼校舍也告落成。

1990年代,公教校舍迁至碧山新镇,奎因街公教中学部、添建校舍、小学部三座建筑都得到保留:原公教中学部的地址已改为滑铁卢街51号,那座添建的四层楼则沿用了奎因街222号的地址。小学部变成新加坡美术馆的8Q分馆。

其实,从创校到1990年代的搬迁,五六十年来公教同学都没在奎因街校园内遇见照片中的天使。那么天使从何而来?

念旧,感恩,博爱——天使就会在你心中浮现。

这时,天使出现了。因为奎因街222号的地段,是属于天主教会的。其主要建筑,是校园前面的圣伯多禄保禄教堂。学校地段归政府,教堂便在自领地范围内筑起围墙,与校园地段分为楚河汉界。

在12月20日《联合早报》四方八面版上,读到蓝郁的短文《遇见天使》。一看文中的附图,那岂不是当年的母校——小坡三马路奎因街222号的公教中学吗?因此想谈谈公教校友如何在母校旧校舍遇见天使的经过。

这要说到2009年,本地著名建筑师暨发展商张东孝校友,向政府标得九年租约,一砸250万元,把废置十多年的奎因街中学部四层旧楼翻新,改建为艺术文娱中心。东孝校友坚持保留建筑原貌,反对把校名匾额拆除。目前,东孝本身经营的画廊The Private Museum已从这里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