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还专门列有“炙法第八十”篇,收录了北魏及其以前的二十多种炙。以后隋代又有了龙须炙,唐代有了驴驼峰炙、灵消炙、蛤蜊炙,宋代有了江鱼炙、獐肉炙、炙鸡鸭、炙骨头,元代有了炙羊腰、炙羊心等。到了明清时期,“炙”逐渐被烧烤的俗语所代替,尽管那时还没有“烤”字。
日式烧烤、新疆烤串普及
时间到取出腌好的鱼,两面涂上少许清油,再撒上辣椒粉胡椒粉,当然有孜然粉的话,混入其中更加味美。我家里的微波炉是所谓的“微蒸烤”,基本上根据说明书,就是一个“全能”烤箱。于是,将鱼放入铺上油纸的烧烤盘,送入烤箱上层,选择双层烧烤10分钟,按下“start”键,坐等。
将火作为外部的胃
记忆里我小时候,上海人是不吃烧烤的。烤鱼烤肉完全没有,更别说BBQ了,唯一吃过的烤物,就是烤馒头片或过年时烤年糕,烤到两面焦黄,沾上白糖,已是孩子们的珍馐了。大概到八十年代,上海著名的老字号“德大”西餐馆,每到入秋,便会供应日式“司盖阿盖”,将生肉放在烤盘中炙熟,再蘸酱吃。
很快10分钟烧烤完成,细观鱼肉已熟,但是表面并没有期待中的那种焦脆,可能是鱼肉量太多(三条),于是加时6分钟。再次打开烤箱门,一盘香味扑鼻的烤鱼制作成功!
人类将火作为外部的胃,减少消化食物需要的能量,更多的给予大脑,使得真正成为生物链的顶端。做个烤鱼不由得想,人类祖先懂得用火烹煮食物,是个多了不起的进步啊。
烧烤追溯到商汤时代
如今回看,许多古代的食物恐只留文字供后人想象了。顺便说一句,春秋战国时期,吃烤肉的大多数出现在中原地区,但是南方的楚国就不一样,处于长江和汉水流域,远离中原,所以当时被称为“蛮夷”,由于挨着大江大河,楚国人的烧烤不是烤肉,而是烤鱼。所以,作为出生楚国旧地江浙界内的我,爱吃烤鱼,居然还能找到由来,虽牵强,不过闻之仍喜于心中。
关于烧烤,可以追溯到商汤时代,可见人类会使用火以后,改吃熟食,那么炙肉便顺理成章的出现了。《说文解字》说得明白:“炙,炙肉也。从肉,在火上。”到春秋战国,不但有了羊炙、牛炙、豕炙、鱼炙,还有了貊炙、腩炙、炙鸡等,这在《仪礼》《礼记》和《周礼》中都有记载。
后来随着早期留学日本的许多人回国创业,慢慢地日料和日式烧烤开始普及。再往后就是新疆人在街边的烧烤羊肉串了,一直到那时我才第一次尝到孜然粉特殊的香味。
喜欢吃烤鱼,不过从未试过自己做。周末闲暇决定试试烤鱼吃。虽然第一次尝试,看到网上的做法感觉应该不难。
从冰箱里拿出之前买好的黄鱼,开始动手。第一步自然是腌制,底料是葱姜蒜基本款,加上料酒、酱青、蚝油等,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增减,以前做过烤鸡,大同小异,所以还算顺手。接着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腌制两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