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的没落和韩流的崛起有关系,当市场没有变大,更受落的作品自然排挤掉光芒被遮盖的作品。韩国自亚洲金融风暴后决定大力推动软文化,国家一句话,资金和资源开始涌入流行产业,加上韩国经济也在国家扶持下蓬勃发展,排挤效应更是让日本显得逊色。
问题来了,当一个国家的一个产业因凋零而缺乏资金,是应该先挤出创意来吸引资金?还是先投入资金,期待那些创意能收回成本?
这样的转变在华语世界并不陌生,当中国经济推动热钱输入戏剧和唱片工业,曾为领头羊的台湾影视和唱片出现明显的质和量的转变。
更进一步看,那些创意人员,都走向了资本更雄厚的中国。毕竟有资金,创意无需受预算有限的委屈绑手绑脚,能大胆挥洒。
资金的流动推动创意
有句话说:穷孩子更能学会创意和变通。但别忘了,穷孩子的变通很多时候只是解决问题,不是创造花火。穷孩子的变通是无法吸引全村的孩子跟着一起脑力激荡。
重新看当年“Timing”的MV,纵使画质无法和如今的高清相比,但MV拉队到美国,直升机视角和当年很惊艳的特效,不得不佩服当年日本流行文化的前瞻与大胆。
想想当年日本电视台和唱片公司有什么不敢做的?有资金和资源,就怕没有创意。
东瀛风情的流行产物令亚洲追捧,欧美着迷。
当年台湾有多个日本电视台终日输出日本文化;审查较严格的新加坡电视台则不停购买日剧播映权,电台虽不能播太多外文歌曲,仍有DJ和节目播放日本流行音乐。
近日Netflix的《First Love初恋》以宇多田光出道成名曲“First Love”为故事灵感和核心,讲述一段横跨20年的爱情故事。当年风靡亚洲的歌曲,搭配日剧镜头里独有的静谧感,师承岩井俊二的导演寒竹百合精美的构图——对歌曲对日剧的回忆杀加上比过去日剧更精密的掌镜与节奏,让这部剧一炮而红。
在韩流席卷全球之前,亚洲流行文化以日本马首是瞻。软实力和国家竞争力脱不了关系,在日本还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年代,日本借鉴欧美流行文化,再经过一番精密的解构建构,弥漫
最近经常想起日剧盛行的那个年代。
资金的流动推动创意的流动,方有花团锦簇之相。
1990年代末到日本发展的徐若瑄曾以搞笑团体“黑色饼干”走红日本,当年的一首单曲“Timing”被日本一团体重新演唱,成为日本TikTok神曲,日本电视台于是打铁趁热,力邀徐若瑄返日,拍摄“黑色饼干”限定版团圆节目,又在台湾和日本掀起一波回忆杀。
当市场的资金都流向一方,韩国的流行文化自然跟着水涨船高,也宣告其接手日本成亚洲流行文化霸主的地位。
不说这部剧的第8集如何让我哭到喘不过气,近几年日剧相较韩剧低迷,只有一两部缔造流量神话,《First Love初恋》之前当属《今际之国的闯关者》(Alice in Borderland),无独有偶,都是资金丰厚的串流平台推出的作品。
毕竟谁都怕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