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女儿分享自己最近一次感到挫败的例子。今年的红星大奖我凭着《触心罪探》入围最佳女主角,因为在亚洲电视奖凭着同一个角色拿到视后,我认为自己的胜算相当高。但我并没有赢,也因此感到失望。我认为自己尽力了,在能力范围内已经做得最好,但是成绩不如人意。
儿子的队伍侥幸拿到第三,女儿那队在半决赛就被淘汰了。有人欢喜有人忧,年幼的儿子没太在意输赢,在颁奖典礼上,儿子与队友都领到小铜牌,这是他第一次尝到胜利的滋味,女儿在一旁难掩失望表情。
青少年能自我表达,家长反而容易忽略他们的内心感受。因为孩子懂得比较多,甚至语出惊人,家长就以为他们懂事了,忘了他们才刚开始学习面对各种复杂的情绪。
究竟父母要怎么帮助孩子从挫败中振作?我们口快说出的“It's ok”,对孩子真的OK吗?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快乐,第一个反应是用“没关系”来安慰他们,希望孩子不要把挫败放在心上,但这并不能让他们的心情好转。牙牙学语的幼儿只会用哭闹抒发情绪时,教育学者建议家长先认可他们的感受,再用语言给孩子的情绪贴标签,让他们学习用词汇表达。
除了女儿,滑轮学校的一名高年级学员也在旁默默地擦眼泪,教练在颁奖典礼结束后想拍群体照,那名学员拒绝入镜,他的母亲拍肩鼓励:“It's ok, you did your best.(没关系,你已经尽力)”但他还是摇头不愿意加入。我看着他,再对比被爸爸抱在怀里的女儿,感触涌上心头,不管是依偎在父母怀里的7岁女儿,还是已高头大马的12岁男孩,他们的内心都备受打击。
儿子3岁半时在东海岸公园看到一群小孩上滑轮课,目不转睛。当时开始玩踏板车的他特别喜欢玩花式,我想他应该会喜欢滑轮的快感,决定让他上体验课。女儿因为害怕跌倒不想学,如果她看到妈妈虽然害怕跌倒,但还是愿意尝试克服恐惧,就会比较勇敢,我们一起上了几个月,孩子与教练、同伴培养出默契,虽然我因为工作忙碌未再续课,孩子却坚持下来。
孩子成长的路上将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家长必须帮他们掌握好情绪管理,让他们未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自暴自弃。幼儿时期参加的比赛,甚至是在家里玩的游戏,都是他们体验输赢的机会,所以我也警戒自己不要抗拒孩子们玩游戏时因为输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学习接受失败,再把负能量转正,是一辈子的功课。要输才会赢。
因为在意,所以感到失望,这不是坏事,但最重要的是,如何从挫败感中学习坚强,找出问题或是可以进步的地方。通过分享让女儿不再感到孤独,也让她知道妈妈不是做任何事都会获得理想的反馈。我们都不完美。
女儿回家后终于憋不住眼泪,弟弟越欢乐,姐姐就越失望。我让女儿谈谈自己的感受,她坦言又妒忌又失望,虽然为弟弟开心,同时也责怪自己滑的速度不够快。那一瞬间,我觉得女儿长大了,她的感受,相信我们成年人都体验过。以前女儿还小,如今开始在意输赢,懂得与别人比较,情绪也不只是“难过”那么单一。
转眼他们上了一年多的课,两周前,在教练的鼓励下,参加全国公开滑轮接力比赛。疫情期间少了很多大型活动,这次难得可以让孩子体验比赛的刺激,也有训练的目标,是很好的经验。孩子按照年龄分组参赛,儿子是5岁以下组,女儿则是9岁以下组,当天新加坡各滑轮学校都派队参赛,甚至有一组来自泰国。